英国教授马丁·雅克那句“中国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是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乍听像绕口令,细想却戳破了中西方认知的本质差异。 这位剑桥大学出身的中国问题专家可不是随便打比方,他花了二十多年研究中国,从清华大学教课到写《大国雄心》《当中国统治世界》等著作,结论就一个:西方人用“民族国家”的尺子量中国,压根量不准。 西方人熟悉的“民族国家”像法国、德国,靠语言、血统、宗教等要素黏合而成,民众认不认同政府,得看它强不强大、规则合不合理。 但中国完全不同——政权更替如树叶新老交替,文明根基却像大树屹立千年。从甲骨文到简体字,从春节团圆到中庸之道,中华文明五千年没断过香火。 唐宋元明清换了几轮招牌,老百姓心里那套文化认同始终没变。马丁·雅克发现,中国人对国家政权的支持,本质上是对文明血脉的认可。 好比孩子认父母不因父母多有钱,而是血脉相连的本能。这种凝聚力让中国56个民族能“像石榴籽紧抱”,而美国多种族社会却陷在歧视泥潭里拔不出来。 中华文明还有项绝活:消化能力超强。佛教从印度传来,被改造成禅宗、净土宗;马克思主义欧洲原产,到了中国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反观某些文明,要么被外来文化冲垮,要么引发激烈冲突。中国却像一口大火锅,什么食材丢进去都能煮出本土风味,还不丢自己的底料配方。 这种包容性延伸到国际交往,画风就和西方截然不同。六百年前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带着世界顶级舰队却只送瓷器茶叶、教人种田修渠; 同期西方航海家扛着火枪搞殖民,西班牙人血洗美洲原住民,欧洲殖民导致美洲原住民人口从全球占比13%暴跌到1%。 马丁·雅克犀利点出:中国“四海一家”的天下观,和西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根本是两种文明逻辑的产物。 这种基因延续到今天,变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当某些西方国家在芯片战、长臂管辖里打转时。 中国用一带一路连接150多国,在肯尼亚修铁路让东非草原跑起中国标准列车,在泰国建港口把热带水果送向全球。 合作方式也透着文明底色:不搞殖民时代的资源掠夺,而是基建开道、技术共享。马丁·雅克特别强调,中国的“复兴”和西方的“崛起”完全两码事。 西方崛起是从零到一的原始积累,常伴随战争;中国复兴则是重回历史高位,因为中华文明曾贡献全球超30%的GDP,四大发明、唐诗宋词、丝绸之路都是集体记忆里的高光时刻。 马丁·雅克的警告正在应验:西方若继续用“民族国家”滤镜看中国,只会误判世界格局。当中国用文明底蕴重构国际秩序时,美国还在用“小圈子”围堵策略,结果连欧盟都难整合。 各民族国家争抢话语权,活像一盘散沙。而中国凭借文明认同,把超大规模人口拧成发展合力,让国际资本心甘情愿押注稳定红利。 毕竟资本最诚实的脚投票说明:文明韧性比选举口号更能提供确定性。所谓“伪装成国家的文明”,本质是给多元世界打了个样。 当某些大国死守“文明优越论”时,中国用实践写下新注脚:各文明无需互相征服,也能美美与共。就像古丝绸之路上驼铃传唱的,不是征伐的战鼓,而是互利共赢的副歌。 参考资料:振聋发聩!英国教授马丁·雅克语出惊人:“中国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一席话警醒全球,道破了中西方本质的差异...... 2025-08-18 11:31·海峡新干线
按照历史规律来看,中国将是全世界“最后一个”超级大国2011年,拉登死了。美国
【28评论】【8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