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成员,到底是怎样的? 1927年7月12日,陈独秀下台,在共产国际远东局的主持下,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诞生,张国焘、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李维汉五人组成,代行中央政治局职责,张国焘临时负总责。 汪精卫“七一五”事变叛变革命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派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等到九江开展兵运工作,准备策动部队回广东继续革命。其中李立三提出了发动南昌起义的设想,并得到了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的同意。为加强党的领导,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成立中共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并派遣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到南昌担任前敌委委员兼书记,亲自领导、发动起义。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李立三、中央政治局委员澎湃、中央候补委员恽代英、中央委员谭平山担任前敌委委员,其中李立三负责政治工作,恽代英负责宣传工作,澎湃负责农民工作,谭平山负责与国民党左派及起义军的联络协调工作。同时,还在前敌委下成立了前敌委军委,由中央军委委员聂荣臻任书记,中央军委委员贺昌(后牺牲)、颜昌颐(后牺牲)等人任前敌委委员。 起义发动前,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总负责、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中央代表张国焘受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派遣,专门来南昌指导、协商起义工作,后也同意起义并参加起义及随起义大军南下,途中按照周恩来的安排离开部队,后经香港返回中央所在地上海。因此,实际上张国焘也参加了南昌起义,并且是南昌起义中的中共最高领导人。 8月7日,著名的党的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在武汉汉口召开,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张国焘、李立三、周恩来等因南昌起义失败,而落选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三人均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总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并对两大起义的领导者实行党内纪律处分。张国焘从起义前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降为中央委员,处分力度极大。周恩来也是在这次会议之后才逐渐恢复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的职务。广东党组织负责人、南昌起义中负责联络、协调国民党左派及起义军、起义后出任25人组成的国民革民委员会主席的谭平山则被开除党籍,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党内,后成为民主人士。顺便提一下,毛泽东、彭公达(后牺牲)则因领导秋收起义失败,而被撤销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同样降为中央委员。 南昌起义的领导层,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共领导层,主要就是上面讲到的张国焘及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成员;二是起义军领导层,包括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聂荣臻等人;三是起义后成立的以谭平山为主席的25人组成的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其中,中共领导层最为关键。 尽管张国焘、李立三后来都犯了错误,甚至于张国焘还背叛了党与革命;谭平山也脱离了中共,成为民主人士。但是,我们今天重新回顾南昌起义,回顾南昌起义的中共领导层和前敌委员会,应该也实事求是补写张国焘、李立三、谭平山三位的革命功绩。因为那个时候,他们也是革命者,也是共产党人。
1927年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成员,到底是怎样的? 1927年7月12日,陈独秀
小夏看看过去
2025-08-22 22:40:38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