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结束对印度为期三天的访问不到24小时,一场外交风波突然爆发。  

观今言史啊 2025-08-22 11:22:35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结束对印度为期三天的访问不到24小时,一场外交风波突然爆发。   8月21日,印度官员突然否认外长苏杰生在与王毅会谈时关于台湾问题的表述,声称中方对“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引用是“错误引用”,强调印度将继续推进与台湾地区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合作。   这种出尔反尔的操作让密切关注中印关系进展的观察者们大跌眼镜——毕竟就在前一天,印度媒体还在欢呼王毅此行是“历史性里程碑”。 莫迪更是打破外交惯例亲自接见,双方还达成了恢复直航、边境贸易、人员往来便利等20多项具体成果。   翻看印度媒体自己发布的会谈视频,可以清晰看到苏杰生确实当面对王毅说过“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段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广泛传播时,还引发了不少台湾地区账号的“热议”。 耐人寻味的是,印度外交部事后发布的文字通稿却悄悄删除了这句话,转而采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印方一贯坚持一中政策”的模糊表述。   这种文字游戏很快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点破,她直指印方所谓“澄清”与事实不符,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印度国内某些人试图在台湾问题上损害中国主权,破坏中印关系的改善”。   这句精准定位既点明了问题的实质,又巧妙地将矛头指向特定群体而非印度政府整体,为后续关系转圜留出了空间。   印度在涉台问题上的反复并非孤立事件。就在王毅离开印度的同一天,印度在奥里萨邦试射了号称能覆盖中国全境的“烈火-5”弹道导弹。   一边谈合作,一边亮肌肉的做法,折射出印度外交策略的内在矛盾:既想通过与中国缓和关系来对冲美国贸易压力,又放不下根深蒂固的战略戒备。   这种摇摆背后有现实考量——特朗普政府8月6日突然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使印度产品面临总计50%的关税壁垒,理由是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激增。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对中国采购俄油却网开一面,辩称中国采购的俄油多经炼化后转售全球。   这种双重标准让印度舆论哗然,有印度网友直言:“美国不敢制裁中国是忌惮供应链断裂对自身经济的冲击”。   台湾问题关乎中国核心利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中国外交部此次回应中那句“这与事实不符”六个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重若千钧。   它既是基于印度外长亲口表态的事实澄清,也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坚定维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就是联合国宪章确认的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印度若继续在错误道路上试探,不仅会动摇中印关系回暖的基础,更可能引发包括经济合作受阻、地缘环境恶化等连锁反应。   当印度商户还在为美国50%关税忧心忡忡时,印度外交官的涉台冒险举动,无异于在自家经济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眼下球已回到印度半场。莫迪政府能否约束国内的政治投机势力,在月底赴天津出席上合峰会前作出明智选择,不仅关乎中印关系能否行稳致远,更将检验印度作为新兴大国的战略成熟度。   毕竟真正的“战略自主”不是左右摇摆的机会主义,而是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合作模式。当印度舆论还在争论“美国关税大棒”与“中国合作机遇”孰轻孰重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六字回应已道尽国际政治的永恒真理:诚信是外交的基石,而误判的代价往往远超想象。   参考资料:外交部回应印度官员涉台言论:中方对印方所谓“澄清”感到意外,这与事实不符 2025-08-21 19:06·环球网

0 阅读:82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