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的分裂似乎已经不可避免。虽然菲律宾在地图上还是一块,可底下早就散了。这国家没个统一的样子,民族、语言、宗教,各干各的,靠美军硬撑着又能撑多久。所以菲律宾迟早得裂,就是分成三个国家都不稀奇。
南北之间的矛盾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吕宋岛是菲律宾的北部核心,马尼拉高楼林立,港口忙碌,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经济活动。相比之下,棉兰老岛的村庄却常常缺电,道路破旧,当地人靠农业和小型矿场为生。
南方虽有丰富的矿产和农田,但开发项目往往落空,利润大多流向了北方。维萨亚群岛夹在中间,靠旅游和渔业维持,但影响力有限,常常在南北争端中摇摆。
菲律宾有上百种方言,吕宋岛上多用他加禄语,南方则有自己的本地语言,比如宿雾语。官方推行的英语和菲律宾语在城市里管用,但在偏远村庄却不接地气。
吕宋岛和维萨亚群岛以天主教为主,教堂活动是社区核心,而棉兰老岛南部有大量穆斯林,斋月和清真饮食是他们的日常。这些差异让跨岛交流变得困难,一个来自南方的年轻人到了马尼拉,可能会觉格格不入。
菲律宾原本是散布在7000多个岛屿上的无数部落,各有各的生活方式,16世纪西班牙人强行将这些部落整合成一个殖民地,以马尼拉为中心。三个世纪后,美国接手,修了学校和道路,但主要是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
菲律宾独立后,美国的影响却没完全退出,军事基地和经济援助让菲律宾习惯了依赖外力。这让菲律宾的统一显得脆弱,像是被外力硬捏在一起的拼图,一旦压力松开,裂缝就显露出来。
杜特尔特的被捕事件让这些裂缝更加明显,南方一些团体多年来要求更多自治,甚至成立武装组织与政府对抗。和平协议签了,但执行总是半途而废,南方人对中央的信任一再受挫。
过去,美国把菲律宾当作亚洲的战略支点,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但现在美国注意力变了,援助减少,菲律宾的内部矛盾没了外部压制,变得更加尖锐。杜特尔特被捕后,棉兰老岛的街头出现了抗议人群,他们高喊口号,要求公平对待,这让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再加上7000多个岛屿分散在海上,交通靠船和飞机,中央的政策很难覆盖到每个角落。棉兰老岛地形复杂,管理成本高昂。资源分配也加剧了矛盾,南方有矿产潜力,但开发进度慢,而吕宋岛的工业区却从全国资源中获利最多。
而印尼和马来西亚都在观望,他们有自己的麻烦,不愿插手菲律宾的烂摊子。国际社会也只是发表呼吁和平的声明,没有实际行动。
如果分裂真的发生,吕宋岛可能凭经济优势独立存在,维萨亚群岛的小岛或许会依附北方,而棉兰老岛的穆斯林团体有能力自成一体。
更重要的是,长期的治理失败可能让菲律宾变成碎片,不仅内部不稳,还可能影响周边地区的海上安全。杜特尔特的案件只是一个信号,菲律宾的未来取决于能否找到凝聚人心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