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一女子反复发烧一年多,为了治病花了80多万不见效,结果来到义乌求医后,医生花了十几个小时研究她的病例,而后一个举动惊呆众人,不料却找出问题所在,女子感恩称她为再生父母。 对于36岁的李莉来说,2023年是噩梦的开始。一场反复不退的高烧,将她的生活彻底拖入深渊。体温频繁冲破39摄氏度,像坐过山车一样,在正常与高热之间剧烈摇摆,一烧就是一年多。 她和家人跑遍了浙江与上海的11家大医院,前后看了不下十六次病。为了找出病因,她做了23次CT扫描,上百次抽血化验,各种检查几乎都试了一遍。身体的痛苦伴随着精神的折磨,体重从120多斤骤降到90多斤。 起初,医生们给出了各种猜测。血液科怀疑是白血病,感染科认为是结核,风湿免疫科则判断为红斑狼疮。每一次猜测都带来短暂的希望,但随后的治疗方案都宣告无效。这趟漫长的求医路,不仅耗尽了家中近80万元的积蓄,也几乎磨灭了她所有的信心。 转机出现在2024年11月。身心俱疲的李莉来到了义乌市中心医院,遇到了风湿免疫肾脏科主任许彩青。许医生没有急于开出新的检查单,而是选择静下心来,仔细审阅李莉带来的那一大摞厚厚的历史病历。 她花了十几个小时,将里面上千个化验指标的波动数据全部手抄下来,绘制成一张彩色的时间轴,并整理出长达十一页的手写分析报告。正是这份极致的耐心与细致,让她发现了一个被忽略的关键线索。 许医生注意到一个矛盾的现象:每当使用消炎药后,李莉的发烧症状会暂时好转,但她体内的“抗核抗体”指标却在持续升高。这个细节让她警觉起来,这并非单纯的感染,而是免疫系统在攻击自身的信号。最终,她给出了明确诊断: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明确病因后,治疗方向豁然开朗。许医生立即调整用药方案,改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针对性治疗。不到一个月,长期折磨李莉的高烧彻底退去,体温恢复正常。这场持续一年多的噩梦,终于画上了句号。 这个案例深刻地揭示,攻克疑难杂症的关键,有时并不在于多么昂贵的设备或稀有的药物,而在于医者回归本心,对细节的执着与对患者的责任心。李莉的经历并非孤例,网络上许多人分享了相似的遭遇,有人耗时五年才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差点被当作腰椎间盘突出治疗。 这也给所有仍在求医路上奔波的人提了个醒。妥善保存每一次的检查报告,并详细记录自己的症状特点,比如发热的具体时间、缓解因素等,这些信息对医生至关重要。如果反复发烧超过两周,且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应尽早考虑风湿免疫科的评估。 虽然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回归正常生活。幸运的是,像许医生这样愿意为患者深究细节的医者,在我们的医疗体系中并不罕见,他们正是照亮患者前行之路的光。 信源:新浪新闻
“活久见!”浙江义乌,一位83岁的老太因为经常出门晒太阳,结果在左边太阳穴的位置
【5评论】【19点赞】
时事大观
西医是一损俱损的治疗方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用户12xxx97
编故事呢,发热待查各家医院都会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还上海大医院查不清病因,信你个鬼。
张成
算误诊不……
用户83xxx62
上海北京的医疗水平应该是全国顶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