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1953年,陈赓的车在哈尔滨被一个交警拦下,他直接拉开车门坐到车里,随后对司机说了一个地址,警卫员刚想赶他下去,就被陈赓一个眼神制止。 1953年6月的一个下午,哈尔滨的街道上,一辆普通的黑色轿车正平稳行驶,车里坐着的是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陈赓,他要去哈尔滨市政府。 突然,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交警挥动小旗,示意车辆靠边。不等司机反应,交警没敬礼,也没按规矩问话,直接拉开车门坐了进去,动作一气呵成,显然不是第一次这么干。 车里的警卫员气得七窍生烟,正要开口责备,却被陈赓用眼神制止了,交警没察觉车里的异常,语气生硬地让司机改道去交警队,说完就闭目养神,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在那个年代,新中国的规章制度还在摸索中,这名交警的行为,暴露出一个危险的苗头:把制服赋予的权力,误读成可以随意支配他人的特权。 陈赓没发火,也没亮明自己副司令员的身份,他很清楚,如果当场压制这名交警,事情只会变成一场“大官与小兵”的个人冲突,无法触及根源,真正的问题,在于权力本身偏离了轨道。 他平静地对司机说:“继续开,去市政府。”司机发动汽车,朝着原定目的地驶去,那个“搭便车”的交警,在后座上安然自得,丝毫没意识到车辆正驶向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车子稳稳停在哈尔滨市政府门口,交警睁开眼,发现地点不对,脸上的悠闲瞬间被惊愕和愤怒取代,他正准备发作,指责司机为何不听指挥。 这时,陈赓让警卫员下车,去请哈尔滨市长吕其恩出来。 当“吕其恩市长”这几个字传入交警耳中时,他所有的怒气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慌乱与恐惧,身体甚至开始微微发抖。 很快,时任哈尔滨市长的吕其恩走了出来,这位务实的转业干部看到陈赓和车里脸色苍白的交警,立刻明白了七八分。 陈赓指了指车里的年轻人,对吕其恩说:“吕市长,你的这个兵,好像迷路了,我给你送过来了。”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那名交警一眼,便乘车离去。 这句话分量很重,吕其恩市长脸色铁青,他早就察觉到哈尔滨部分干部中滋生的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正苦于没有合适的突破口。 陈赓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把一个具体而深刻的问题直接摆在他面前。 当天,那名交警就受到了严肃处理,被撤职并全市通报,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吕其恩以此事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针对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的“整风运动”。 主要信源:(邯郸文化网——陈庚与哈尔滨交警)
1945年2月,攻打沙沟镇时,一个刚入伍不久的新兵,为得到一支枪,扛着长矛,紧追
【39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