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海底织出大网,捕捉中国潜艇,真打起来第一岛链都出不去?我国进入三航母时代后

友绿聊历史 2025-08-18 18:14:06

美军在海底织出大网,捕捉中国潜艇,真打起来第一岛链都出不去?我国进入三航母时代后,核潜艇便来到了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之下,既不太适合放到明面上突出反威慑,同俄罗斯一样;又不能太过低调一直隐藏在暗中,在当前的形势和背景下。这是因为连俄罗斯都放弃了传统的航母打击群,转向大力发展战略核潜艇,已然摆出了一副核潜艇才是未来的高调样子,而中俄海军加起来可能才能同美国海军相抗衡。   两相结合之下,我国也必须往潜艇身上倾斜一定资源,但不利的消息正在传来,美军竟然加大了在海底构建弹性十足的移动式大网的力度,针对我国潜艇的意图可谓昭然若揭。   据美媒《Defense News》网站报道,解放军目前正在大力投资潜艇,因为解放军认识到了潜艇身上藏有的巨大潜在威慑力和作战价值。   但就作战价值而言,潜艇必须要确保自身不被发现,否则行走的潜艇既毫无威慑可言又会成为对方枪口当中的活靶子。   在这样的态势下,针对美国在水下部署的一众监听系统尽可能地发起干扰并在战时做到彻底摧毁就成为了讨论事项当中的重中之重内容。   美媒指出,国内专家曾警告“美国的水下传感器是潜艇的主要威胁”,一些解放军军官因此便将战时摧毁水下传感器作为首要任务。   如果美国不想在这场潜在军事对抗中彻底失败,美国最好要当即行动——加大部署固定式水下监视系统的力度。   这里的固定式水下监视系统其实就是美国在海底编织了一张大网的总览,由布置在水下的水听器阵列、电缆和设在岸上的信号处理装置、通信系统等组成。   海军专家侯建军曾在前年指出,固定式水下监视系统和海洋监视船搭载的拖曳阵列传感器系统为美国海军监视重点区域提供了极大助力。   美国海军水下监视系统最初部署的区域是大西洋,后来才转移到太平洋,先是主要用于监视苏联,后又用于监视俄罗斯和我国。   美军在亚太地区部署了3套水声监视系统,其中位于第一岛链的是“海龙”水声监视系统,“海龙”水声监视系统西起第一岛链,东端最远处可达印尼的巴布亚几内亚。   这样一张无比巨大的网可以说已经不再局限于第一岛链,反而成为了第一岛链的前哨防护网, 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美国第一时间便可以知晓。   不过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美国实际并不太过上心于开发新型水下监视系统,反倒是日本非常着急,十年前就出资美国共同开发了一套新型水下监视系统,用于监视我国潜艇的相关活动。   但日本对日益增强军事实力的解放军实在太过忌惮,除去和美国共同使用水下监视系统外,日本还在诸多海域部署了至少16套水下监视系统。   考虑到日本发展多型水下监视系统主要得益于美国的大力技术援助以及日本拥有的美国小弟身份,美军编织的大网实际可以和日本编织的大网相联系和结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解放军的潜艇不仅要面对美军还要面对日本自卫队,情况实际不容乐观。   而日本和美国联手编织的大网又实际超出第一岛链范围许多,有分析人士便指出,如果中美真的开战了,解放军潜艇很可能连第一岛链都无法突破。   航母虽然现在已经突破了第一、第二岛链,但航母本身的作战能力并不强,而我国当下使用的舰载机歼-15T相比于美国的歼-35B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在六代机舰载机还没正式入列装备部队之前,可以说我国的航母编队是不能做到在同美军航母战斗群碰撞时牢牢占据上风位置的。   这样一来,潜艇的破局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于继续发展航母很可能要放到发展战略性核潜艇之后,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怎样破解美西方阵营多年来极力构建的水下监视系统。   从监视和反监视的角度出发来看,有且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潜艇得到重大升级进化,使得自身可以规避探测监视;要么就是同等发展监视系统,让所有潜艇都暴露在阳光之下。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做好两手准备最为稳妥,因为日本在水下监视系统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日本潜艇远在公众视角范围之外,可以发展成为自卫队的秘密武器。   自卫队的确不能拥有真正的航母,但却并不意味着不能拥有真正的核潜艇,另一方面,美国水下监视系统存在老旧等突出特征,选择让潜艇升级进化正好是扬长避短。   参考资料: 中国军方欲瞄准美国海底传感器网络:分析|美媒《Defense News》网站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固定式水下监视系统如何监视海上通道?|光明网科普中国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友绿聊历史

友绿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