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姚洋教授,最近说了一番话,一下子就火了!他是这么说的:“咱们国家大概有1200所本科院校,依我看来一半的学校都该转型成职业技术大学。然后这些技术类大学以后就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 这话一出,评论区直接炸了锅。有人拍手叫好,觉得早该这么干;也有人冷笑一声,说姚教授站着说话不腰疼。可仔细想想,这事儿还真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姚洋的观点背后,藏着个扎心的事实——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太多了。学金融的不会做报表,学计算机的写不出代码,学土木的连个螺丝钉都认不全。企业招人,一看简历光鲜亮丽,一上手啥都不会,最后只能重新培训。这不是浪费教育资源吗? 可问题来了,转型职业技术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广东某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火出圈,学生深夜还在数控机床前实操,企业抢着要人。而有些学校挂着“应用型大学”的牌子,教室里却还在放PPT,连个模拟软件都舍不得买。转型不是改个名字就完事,师资、设备、课程体系跟不上,照样是换汤不换药。 更关键的是,职业教育不是低人一等。德国技术工人的工资不比白领低,日本职校毕业生进丰田、索尼的比比皆是。可咱们这儿呢?家长一听“职校”俩字就皱眉,宁可让孩子挤破头上三流本科,也不愿去学门真本事。这种观念不打破,再好的政策也白搭。 姚洋还提了个狠招——让企业直接参与办学。安徽新华电脑学院跟华为、阿里合作,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预定;广西工业职院的机器人专业,直接对标工厂需求。这才是真正的产教融合,不是挂块牌子搞形式主义。 但转型最大的阻力,可能来自高校本身。有些地方院校生怕名字里带“职业”俩字影响招生,宁可硬撑着搞理论教学。结果呢?学生学了一堆用不上的知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两头不讨好。 说到底,教育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为了里子。600所学术型大学培养思想家,600所职业大学打造工匠,各有各的赛道,谁也不比谁矮半截。与其在普通本科里混日子,不如在职业院校里练就真功夫——这话,你同意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北京姚律师 职业技术大学
北京大学的姚洋教授,最近说了一番话,一下子就火了!他是这么说的:“咱们国家大概有
小栗子说事
2025-08-17 18:42:32
0
阅读: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