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垫资38亿美元帮肯尼亚修铁路,铁路是通了,但该国不仅一分钱不还,还妄想再拖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08-17 12:29:29

中国曾垫资38亿美元帮肯尼亚修铁路,铁路是通了,但该国不仅一分钱不还,还妄想再拖50年! 在蒙内铁路通车前,肯尼亚的铁路网还是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老古董”。那条米轨铁路像条生锈的锁链,死死捆住了肯尼亚的经济命脉。从蒙巴萨到内罗毕,货车要在坑洼不平的铁轨上颠簸21个小时,时速超不过30公里,还经常半路抛锚。 当地商人抱怨说:“运一车茶叶到港口,路上花的钱比茶叶本身还贵。”更要命的是,蒙巴萨港作为东非最大港口,每年吞吐着大量货物,却因为铁路运力不足,货物积压如山,港口拥堵成了家常便饭。 2014年,中肯两国签署协议,中国进出口银行向肯尼亚提供32亿美元贷款,约定用蒙巴萨港的收入做担保,20年内还清。中国路桥公司带着5000名技术人员和3万名肯尼亚工人,一头扎进了东非的烈日与尘土中。 建设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铁路要穿越察沃国家公园,这里是大象、长颈鹿等野生动物的家园;还要经过内罗毕国家公园,距离市区仅7公里。 为了不打扰动物们的生活,中国工程师们设计了14处大型动物通道,桥梁净高超过6.5米,还安装了声屏障降低噪音。在蒙巴萨红树林湿地,他们预埋过水管涵,让海水继续滋养这片脆弱的生态系统。 2017年5月31日,蒙内铁路正式通车。当天,时任肯尼亚总统肯雅塔乘坐首趟列车,兴奋地说:“这条铁路将书写未来100年的肯尼亚历史!”事实也的确如此。铁路通车后,货运成本直接降了30%,肯尼亚的茶叶、鲜花等农产品能更快运到全球市场。 2018年,沿线冒出了20多个新仓库,小镇上新增了近3万个就业岗位。更让人惊喜的是,铁路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们坐着火车穿越察沃国家公园,与大象、狮子擦肩而过,成了肯尼亚旅游的新招牌。 按理说,铁路修好了,肯尼亚的日子应该好过了,可谁能想到,还钱的事儿却成了麻烦。2022年,肯尼亚官员突然在议会说“没钱还”,要求把20年的还款期改成50年。更让人无奈的是,他们不仅本金拖着,连利息都开始欠。到2024年,累积的罚款已经够再修一段支线铁路了。 中国这边不是没体谅过。疫情期间,肯尼亚港口吞吐量掉了近四分之一,经济确实吃紧,中国也同意坐下来谈。可延期50年,这实在说不过去。38亿美元的投入,拖50年还,光通货膨胀就能让这笔钱的价值缩水一半多。 而且铁路运营收入其实在涨,2024年的审计报告显示,收入比开通时涨了41%,只是肯尼亚把钱先投去了别的地方,没按合同先还贷款。 肯尼亚的算盘打得很精。他们觉得,这条铁路是“发展的钥匙”,有了它,肯尼亚就能成为东非的物流中心,吸引更多投资。可他们忘了,对中国来说,这更是“合作的信用凭证”。 从2022年到2025年,谈判谈了三年,换了几波人,还是没个准信。肯尼亚这边,从穆尔科门部长到鲁托总统,都在强调“实在没钱”;中国这边,则一直坚持“得按规矩来”。双方的立场就像两条平行线,始终无法交汇。 肯尼亚不是没有其他选择。他们可以像赞比亚那样,通过“债务换可持续发展”模式,把债务转化为环保、教育等领域的投资;也可以学习埃塞俄比亚,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逐步偿还债务。可肯尼亚似乎更愿意选择“拖字诀”,幻想着时间能解决一切问题。 2025年4月,肯尼亚总统鲁托访华,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强调深化铁路合作。可在债务问题上,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示,中方愿与肯方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问题,但前提是肯尼亚要展现出诚意。 蒙内铁路的故事,是中非合作的一个缩影。中国在非洲修建了超过1万公里的铁路、近10万公里的公路,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经济。这些项目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炒作“债务陷阱论”,试图抹黑中非合作。他们选择性地忽略了一个事实:非洲的外债中,多边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占比近四分之三,中国只占11%。 对肯尼亚来说,蒙内铁路是“发展的钥匙”,但如果失去了信用,这把钥匙可能会变成一把锁,锁住未来的发展机会。对中国来说,蒙内铁路是“合作的信用凭证”,如果这张凭证失效,不仅会影响与肯尼亚的关系,还会让其他非洲国家对合作产生疑虑。 在国际舞台上,信用比黄金更珍贵。希望肯尼亚能早日明白这个道理,拿出诚意解决债务问题。毕竟,只有守信用,才能走得更远。而中国,也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的理念,与非洲国家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