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京剧院的张建民先生,曾连用三个反问振聋发聩:“要培养年轻演员,不用《红灯记》用什么?要纪念抗日战争,不用《红灯记》用什么?纪念阿甲、翁偶虹这些老艺术家,不用《红灯记》又用什么?”1986年,耿其昌和李维康夫妇在春晚舞台上表演了样板戏选段,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热议,或许是反对声音过于强烈,这些剧目随后又被禁止,成为了一瞬即逝的演出。更令人费解的是,之后国家京剧院为了纪念阿甲导演从艺60周年而复排的样板戏《红灯记》,竟然也遭到了反对。其实,《红灯记》的题材本身并无问题,它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这更是无可非议的。更何况,像阿甲老先生这样的艺术家,其代表作就是《红灯记》。在纪念阿甲老先生的时候却刻意回避《红灯记》,这难道不是一种荒唐吗? 在新中国文艺发展的长河中,样板戏无疑是一个独特而醒目的存在。它诞生于 20 世纪 60 - 70 年代,是那个特殊时代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复杂的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样板戏不仅在戏剧领域掀起了变革的浪潮,更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从街头巷尾传唱的经典唱段,到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样板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政治属性,成为了一代人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 20 世纪 60 年代初,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冷战格局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对峙加剧。国内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阶段,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同时也在努力巩固新生政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62 年 9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成为一个关键转折点。毛主席在会上作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的报告,突出强调了坚持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提出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这一政治决策如同一声号角,迅速在各个领域引发回响,文艺领域也不例外。 电影《自有后来人》便是在这一时代浪潮下顺势而出的典型代表。1962 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并公映的《自有后来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影片讲述了日寇占领时期,东北一家并无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代,为完成传送抗日联军游击队密电码任务,与敌人进行英勇机智斗争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 这部电影上映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启发了各地方剧团的创作灵感,随后被改编成多种地方戏,如沪剧《红灯记》、京剧《革命自由后来人》、昆剧《红灯传》等。其中,沪剧《红灯记》经江青推荐给中国京剧院进行改编,在 1964 年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上,重新编排的京剧《红灯记》首次登台亮相,惊艳全场。它在剧情、表演、音乐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将革命故事与京剧艺术完美融合,为样板戏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文革时期,样板戏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深化阶段,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斗争主题拔高到阶级层面,使其成为样板戏创作的核心主旨。以《红灯记》为例,创作者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对话,深刻地体现了这一转变。在剧中,李奶奶对铁梅说出 “爹不是你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打破了传统家庭的血缘纽带,将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三人设定为一个为了革命事业而紧密相连的统一群体,这个群体代表着广大受压迫的无产阶级。 同样,在《红色娘子军》的改编过程中,这种主题的升华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电影版《红色娘子军》主要展现的是吴琼花个人的革命成长历程,而芭蕾舞剧版则在阶级斗争路线的指引下,将吴清华(原名吴琼花)与地主南霸天两个阶级的斗争冲突提升到了主线地位。该剧主创之一李承祥曾明确表示,在创作过程中,领导的指示起到了关键作用。 于是,在改编后的样板戏中,吴清华成为了 “旧社会千千万万深受三座大山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典型”。洪常青以吴清华的个人经历警示大家:“吴清华的苦,就是我们的苦;吴清华的恨,就是我们的恨!受压迫的奴隶要翻身,只有拿起枪杆子,跟着伟大领袖毛主席,跟着中国共产党闹革命,才能打出一个新天地,解放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人民!” 吴清华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她的命运代表了整个受压迫阶级的命运,她的斗争成为了斗争的缩影。 样板戏剧目选择呈现出明显的模式化倾向,这与当时的政治和时代需求紧密相关。除了《海港》聚焦现实生活题材,反映码头工人的工作与斗争,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外,其余大部分剧目选材均为革命历史传奇。像《红灯记》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党与日寇的英勇斗争;《智取威虎山》改编自曲波小说《林海雪原》,呈现解放军战士深入林海剿匪的惊险历程;《沙家浜》刻画了新四军伤病员与地方群众在抗战中相互支持、共同抗敌的故事。这些革命历史题材的剧目,创造了工农兵等不同的人物形象,高度契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凸显了革命英雄主义主题。
马筱梅,低调透露身体状况!8月15日晚上,人在巴黎岛的马筱梅现身评论区,低调
【4评论】【5点赞】
侃人生
难道培养年轻演员,纪念抗日战争只有一部《红灯记》可以用吗?京剧是中国的国剧,经典作品有许多,难道都不足以培养年轻演员吗?《红灯记》上演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为了记纪念抗日战争难道就创作不出一部经典的作品吗?至于说什么纪念阿甲,阿甲作为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至于只有一部《红灯记》可以拿出来作为经典吧?(郑重声明,本人对现代革命京剧《红灯记》并不反感。)
紫陌红尘看桃花 回复 08-17 14:00
《红灯记》是经典中的经典!虽然是在旗手领导下创作的,但具体的唱腔唱词,还有服化道,都是广大创作人员的心血!从政治上看,也是歌颂党的,为什么不唱不学?近六十年来,有超过样板戏的作品吗?
用户91xxx98
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