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空军决定在2025年10月前,向法国提交114架"阵风"战斗

观今言史啊 2025-08-16 11:24:50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空军决定在2025年10月前,向法国提交114架"阵风"战斗机的采购申请,总价值可能超过200亿美元。创下达索公司历史上最大单笔订单纪录。   有意思的是,这个决定发生在今年7月印巴边境冲突之后——当时巴基斯坦宣称用歼-10C配合霹雳-15导弹击落了一架印度“阵风”。 虽然印度官方咬死不认账,但这场风波显然没动摇他们对“阵风”的偏爱,反而加速了采购进程。   印度空军这么着急买飞机,说到底是因为家里快揭不开锅了。他们目前只有31个作战中队,离42.5个的标准编制差了一大截,下个月最后一批老掉牙的米格-21退役后,中队数量更要跌到29个。   空军参谋长乔杜里急得跳脚,说战机缺口已经威胁到国家安全。不过他们这次倒学聪明了,没像以前那样满世界招标。   而是直奔法国老卖家——毕竟2016年买的36架“阵风”已经配套建好了安巴拉和哈西马拉两个基地的专用机库、武器库和训练设施,直接往里塞新飞机就行,省钱又省时间。   其实印度原本的算盘更复杂些。他们曾想把114架订单拆成两部分:60架给“阵风”,剩下60架买其他国家的五代机,比如美国的F-35或俄罗斯的苏-57E。   但今年国际局势变化让计划泡了汤。特朗普政府4月突然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虽然印度嘴上说不报复还说要买美国天然气,但防务合作明显凉了半截。   美国之前主动推销F-35,印度却冷淡回应,说更看重技术转让而非成品采购;俄罗斯倒是积极,承诺给苏-57E开放源代码还能兼容印度导弹,但法国拒绝分享核心技术的教训在前,印度对俄式“诚意”也打了问号。   “阵风”能笑到最后,除了国际关系因素,实战表现确实给了印度信心。7月冲突中,“阵风”执行了深入巴境内的打击任务,印度军方评价它“充分证明了作战效能”。   当然这里头有选择性认知——英国专家分析指出,印度情报部门误判霹雳-15导弹射程仅150公里,结果实战中超过200公里,让“阵风”吃了亏。   但印度更愿意强调“阵风”的双发安全性、9.5吨载弹量和电子战系统优势,尤其Spectra套件能干扰雷达导弹,在高原复杂环境里确实比单薄的“光辉”或年迈的苏-30更靠谱。   技术合作也是这笔交易的关键筹码。达索公司去年就拉着印度塔塔集团在海得拉巴设厂生产机身,这次采购更捆绑了为印度五代机AMCA研发发动机的谈判。   不过“印度制造”的光环底下藏着隐忧: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组装的苏-30MKI十年间摔了15.7%,而巴基斯坦的歼-10C地勤用普通工具就能维护,印度“阵风”的核心系统至今离不开法国工程师。   这种依赖在和平时期是效率问题,战时可能变成致命短板。说到底,印度豪掷200亿美元买“阵风”,既是应对当下中队数量危机的急救包,也是地缘战略转向的风向标。   从过去依赖俄罗斯,到现在拉着法国搞本土化生产,甚至顶着美国压力坚持独立采购政策,印度试图在美俄之间走出第三条路。   只是现代空战早不是单机决斗的时代,当巴基斯坦用体系融合的小成本撬动大效能时,印度若只盯着战机数量,怕是要在“买买买”的循环里继续交学费了。   毕竟隔壁邻居的经验证明,口袋里能随时掏出扳手修飞机,比展厅里摆满进口战机实在得多。   参考资料:印度“阵风”战机,有新动作 2025-05-26 15:26·红星新闻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朝阳

朝阳

2
2025-08-16 12:57

114(要要死)架阵风,充当中国战机的耙机,绝对不辱使命!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