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退休金,真正的争议点到底在哪里?大家都知道,我国退休金领取人员分成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广大农民兄弟,60岁后,每个月可以领取一两百块钱。 第二类是城市企业职工,退休后,退休金一般在1000-4000元之间,主要看工龄和地区差异。第三类则是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某些发达地区的退休金可达到大几千甚至上万。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公园里,退休的大爷大妈们伴着音乐跳广场舞,每个月几千上万元的退休金让他们生活无忧。 而不远处,菜市场边上,同样年纪的农民却推着破旧的三轮车,卖着自己种的菜,他们每月只有一两百块的养老金,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只能靠摆摊补贴家用。 同样为国家奉献了一生,为什么晚年的境遇却天差地别?难道真是因为贡献大小不同吗? 很多人觉得,养老金多寡是跟个人贡献挂钩的,农民拿得少,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付出不够,可事实恰恰相反。 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家经济一片废墟,物价飞涨,投机资本家囤货牟利,关键时刻,农民站了出来,把自家种的粮食、织的布交给国家,让城市物价稳下来,帮新中国站稳脚跟。 后来,国家要搞工业化,缺启动资金,又是农民通过“工农剪刀差”,用低价卖粮的牺牲,换来了工业的腾飞。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自谋生路,还建起了数千万乡镇企业,解决就业、赚取外汇,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南方工厂倒闭,库存积压,又是农村家庭通过“家电下乡”,买下大量滞销商品,帮国家渡过难关,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危机时刻,农民的付出从未缺席,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既然贡献不小,为什么回报如此悬殊?1991年,国家决定,体制外的企业职工退休金得靠自己和企业交保险,而体制内人员则由财政全包。 这道“双轨制”的分水岭,让退休金的差距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跟缴费多少、当地工资水平挂钩,体制内则更多看职位和级别,财政兜底让他们的保障远超普通人,结果就是,企业职工每月拿两三千,体制内却能领八九千,甚至更多。 为了解决这种不公,国家也做过努力,2009到2019年,农民的养老金多次调整,但每次加个十块二十块,杯水车薪,至今还是百来块。 2015年,国家推了“并轨”改革,要求体制内人员也交社保,可由于各种过渡政策,比如“职业年金”和“视同缴费年限”的优待,体制内退休金依然高出一大截。 这个国家是工农联盟建起来的,城市的高楼、街道,都有农民工的汗水,可他们却买不起城里的房,八亿农民撑起了经济发展,他们的晚年却如此艰难。 养老金的公平,不是小事,它关乎每个人老后的尊严,也关乎社会对劳动者的承诺。
关于退休金,真正的争议点到底在哪里?大家都知道,我国退休金领取人员分成三个类型:
芸霄记史
2025-08-15 19:20:43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