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2月6日,孙中山先生下达总统令,任命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邹鲁为主任

混沌于浮云 2025-08-15 18:18:16

1924年2月6日,孙中山先生下达总统令,任命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邹鲁为主任,筹建广东大学。2月21日,邹鲁到任,即函聘王星拱、傅斯年、邓植仪、何春帆、梁龙、程天固等35人为筹备委员,成立筹备处。 1924年,中国真是乱七八糟。军阀各自占地盘,打得你死我活,老百姓日子苦得没法说。教育更惨,学校少得可怜,老师不够,书都没几本。那时候,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搞革命政府,想靠教育救国。他知道,国家要强,人才得先出来,所以他下决心要建一所大学。 孙中山先生觉得,教育是国家的命根子。他想培养一批有知识、有理想的人,能帮中国走出乱局,走上现代化。他的目标是让广东大学成为南方教育的中心,不光教书,还得教出能干实事的人才。这理念在当时可是挺超前的。 1924年2月6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签了总统令,点名邹鲁当广东大学筹建主任。邹鲁不是一般人,他当时是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干教育好多年,还参加过革命,对孙中山忠心耿耿。接到任务,他没拖拉,立马开始干。 2月21日,邹鲁到了广州,第一件事就是设筹备处。他亲自写信,请了35位牛人当筹备委员,像王星拱、傅斯年、邓植仪、何春帆、梁龙、程天固这些人,都是当时学界的顶尖人物。文科、理科、农科、政科啥都有,阵容豪华。这帮人聚一块儿,开始规划大学的事儿。 建大学可不是闹着玩的。先说钱,政府没啥钱,都花在打仗上了,邹鲁他们得自己去找社会捐款。再说地方,广州城里地不好找,他们跑遍了城,最后在东山找了块地,能凑合用。课程咋设也费脑子,傅斯年说要多教文科,王星拱说科学得抓紧,最后弄了个文理兼顾的方案。 1924年6月9日,孙中山先生又下了命令,任命邹鲁当校长,把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三所学校合并成国立广东大学。9月19日,学校开课,学生挤满了教室,热热闹闹。11月11日,成立典礼搞得挺隆重,孙中山先生亲自去了,还写了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这十个字成了学校的魂。 广东大学没停步,1926年改名叫中山大学,纪念孙中山先生。1935年开了研究院,全国就三所这样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合并了岭南大学的文理科,搬到康乐园。2001年又跟中山医科大学合并,成了现在的大综合大学,有广州、珠海、深圳三个校区,出了不少牛人。 孙中山先生不用多说,中华民国创始人,他的教育想法影响深远。邹鲁是首任校长,干得卖力,后来还当了几次校长,1949年后去了台湾,1954年去世。王星拱是理科大拿,1945年当过校长,1949年去世。傅斯年搞文科,1927年弄了个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9年当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去世。他们都给学校留下了大功劳。 广东大学的建立,不光是多了所学校,更是教育救国的一次尝试。那时候国家乱成那样,还能建大学,可见孙中山和邹鲁他们的决心。这学校后来变成中山大学,百年下来,培养了无数人才,对中国教育和现代化贡献不小。

0 阅读:58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