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前脚刚跟土耳其勾肩搭背捣鼓“可汗” 战机,后脚就跑回来说要跟中国搞 “高科技合作”,说谎话一点都不脸红,有什么“高科技”心里有点数,网友直言:重点明摆着是想拿中国当冤大头,趁机捞技术! 最近几个月土耳其凭借自主研发的KAAN战机出尽风头,得到了不少订单,这本该是土耳其航空工业的里程碑,可仔细一看,KAAN战机的研发速度快得离谱,从首飞到量产仅用3年,远低于行业常规的7年,这还是多亏了巴铁的出手啊。 巴方把“独门秘籍”一股脑的打包送给了土耳其,结果土耳其拿着这些技术,迅速抢占原本可能属于枭龙的国际市场,而巴基斯坦忙活半天,自己把自己给便宜卖了。 就在土耳其风生水起之际,巴基斯坦突然高调宣布要与中国加强高科技合作,重点涉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甚至航天领域,包括探月工程,这操作,怎么看都像是“东家不给饭,就去西家讨”。 问题是,巴基斯坦的“高科技”家底到底有多少? 枭龙战机是中国设计、中巴联合生产的,核电站用的是中国“华龙一号”,连刚接收的直-10ME武装直升机也是中国量身打造的,巴方真正能拿得出手的自主技术,恐怕屈指可数。 更耐人寻味的是,巴基斯坦一边向中国示好,一边却在一个月内两次与美国军方高层密会,这种游走的策略,表面上看是外交平衡,说不好就是在为技术外流铺路,毕竟,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而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从未放松。 巴基斯坦的军工体系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但近年来,巴方似乎更热衷于“技术变现”,且早前就有消息称,中国无人机的核心技术被巴方转卖,如今类似的风险可能再次上演。 中国在军贸合作上向来慷慨,但核心技术必须设防,枭龙战机的雷达、航电等关键系统始终掌握在中国手中,巴方只学到了组装工艺,这一点,或许正是中国在技术合作上的底线,可以扶持伙伴,但绝不能养虎为患。 巴基斯坦既想依靠中国维持国防工业,又想通过技术交换拉拢土耳其甚至美国,但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最终可能两头落空。 真正的合作应该是双向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技术输血,如果巴基斯坦继续把中国的善意当成“提款机”,那么“巴铁”这个称号还能被叫多久不好说了,毕竟,再坚固的“铁”,也经不起反复的锈蚀。
“巴铁”的胃口越来越大,如果推迟交付歼35,并且印度如果抢先过得大鹅的苏57隐身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