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医疗界,有一位年过六旬仍活跃在手术台的医者——四川泰康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张兵。从1984年开启医者生涯至今,这位头颈肿瘤外科专家已累计为数十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在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走进这位医者的精神世界,看他对职业的思考与坚守。
聊自豪
“累得心里踏实”
回忆起自己当初选择医学这条道路,张兵笑着说:“那时候,父母的意见对我影响很大。家里当时缺少一个医师,他们希望我学医,而且那时我的父母身体也不好,我很希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
17岁踏入医学院,1984年成为医生,几十年的从业生涯后,尽管已经从四川省肿瘤医院退休,他依然没有停下为患者服务的步伐。如今,每周三,他依然会在省肿瘤医院的门诊为患者看诊,其余时间则全职在四川泰康医院工作,继续为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2025年8月,患者为张兵及其团队送上锦旗。受访者供图
张兵一直专注于头颈外科和甲状腺外科的诊疗。头颈部位涉及口腔、喉部、食管等多个重要器官,“颈部淋巴结清扫比较有挑战性,手术时,颈动脉绝不能损伤,非常考验一个外科医生的综合素质。而头颈部的解剖结构远比腹部或胸腔复杂,那里有大量血管和神经,操作时必须特别小心,时刻都像在走钢丝。”张兵说,“与其他部位的肿瘤手术不同,每一场头颈部,即便是资深医生,也要做到打起十二分精神。”
对于中晚期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张兵不仅要彻底切除肿瘤,还要尽可能修复患者的外形和功能,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呼吸和吞咽。他举例说,在修复口腔和面部时,他常常使用自体组织进行修复,不仅避免了疤痕的产生,还能有效恢复患者的功能。“以前我们仅关注肿瘤的切除,而现在,我们更重视外形的恢复和功能的重建。”
一次手术往往需要数小时,最长甚至可持续整整一天,整个过程要求医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累吗?当然累,但累得心里踏实,累得高兴。”他说,“每次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看到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带给他们和家人的希望,这让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聊遗憾
医生不是神
“无论是哪一个专业的医生,回顾自己一生时,总会有些遗憾。”张兵说。有时,医生对某些病人充满信心,认为他们有很好的治疗前景,但病人自己放弃了治疗,或者医生尽了全力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都会感到遗憾。
张兵曾遇到一位转业军人,这位患者发现自己患有扁桃体癌时,病情已较为晚期。张兵和团队精心为他设计了手术方案,成功切除了肿瘤及周围的淋巴结,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并发症,病人和家属都很欣慰。手术后,患者也按标准进行了放化疗。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癌症恶性程度高,疾病在一年后复发。“那时候,我和患者、家属都希望能有最好的结果,可最终没能如愿,心里挺遗憾的。”张兵感慨道,有时在治疗中,尽管我们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但可能效果只有百分之八十。
他表示,癌症的生物学特性复杂,治疗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虽然现代医学不断进步,治疗方法越来越成熟,但有时,医生也只能尽最大努力。“癌症治疗后,永远无法保证不复发。即使我们做得再好,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癌症的特性,也常常让治疗结果难以预测。”
张兵非常认同特鲁多医生的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坦言,“我们经常和病人开玩笑说,尽管我们尽力治疗,但不敢打包票。如果真有人敢打包票,那只能是江湖医生。”
聊喜悦
医患互信是基础
普外科是一个大专业,张兵在四川泰康医院普外科担任的是“头颈外科和甲状腺外科”亚专业组的组长。在此期间,他成功开展了四川泰康医院第一例甲状腺癌手术,标志着医院在该领域的突破。
谈及医生这一职业,张兵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与配合,这是治愈的基础。他表示:“既然病人选择了我们医院,这份信任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尽全力不辜负患者的期望。这是相互的信任。”他强调,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尤其在生命攸关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张兵一直坚持与患者保持真诚的沟通。他认为,医生不仅要有专业的治疗方案,更要耐心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法和路径,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病情。在他的眼中,生命是平等的,不论患者的社会地位如何,他都将一视同仁地去对待。“几十年来,我真诚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无论社会高低,我都尽力去帮助他们,很多患者在我长期的治疗中也成了我的朋友。”
在张兵看来,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他提醒大家:“要随时保持愉悦的状态,情绪稳定的人生病的概率要小得多。”例如,许多消化系统问题甚至与情绪密切相关,甲状腺是内分泌器官,情绪长期不佳可能引发甲状腺问题。
此外,他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一定的自律同样不可忽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病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