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节这天,李在明把“赦免”档位拧到最大,却只留下一人站在风口:尹锡悦。 |一次

剑指天涯问录 2025-08-13 15:55:21

光复节这天,李在明把“赦免”档位拧到最大,却只留下一人站在风口:尹锡悦。 |一次破表的大赦 历任总统都会在光复节抛出赦免,姿态各异,分寸不同。朴槿惠那年不过几千人,文在寅也就五千出头。李在明直接把数字抬到近84万——轻罪、经济案件、部分政治人物一网打尽。青瓦台解释得体面:促团结、稳民心、托经济。听上去无可挑剔,名单摊开却并不“无色”。前法务部长曹国等左翼大佬赫然在列,国民力量党顺势开火:用总统笔当人情簿。民主党内部也有人哑然——力度太大,会不会把政府的信用也一并稀释? 但真正惹火的不是“赦谁”,而是“赦谁不赦谁”。李在明把门敞到最大,却在门口挂了块牌子:尹锡悦,请止步。 |被排除的“例外” 尹锡悦的处境,已经从政治失败变成司法危机。人还在首尔看守所,顶着“内乱”“叛国”两顶最沉的帽子。独检组两次强制带离,场面撕扯、对抗到失态,终究没把人拖出看守所半步。尹的姿态也明白:能拖就拖,绝不配合,把程序与体面一并打碎,至少不让对手轻松“立威”。在韩国政治里,“前总统”常常有赦,这回他不想做第一个例外,更不想做一个“顺从的例外”。 拖不动丈夫,就从妻子下手。 |“突破口”三字,写在金建希身上 金建希被独检组盯上许久:操纵股价、选举干预、受贿等十六项,8月12日晚批捕到位。听证会上她几乎全盘否认,嘴很硬,案子更硬。外界普遍判断:一旦证据链咬合,金建希会成为压垮尹锡悦的那根稻草。有人幻想“污点证人”换特赦——可能性并不高。尹金绑定太深,松口即决堤,代价与收益不成比例。对独检组而言,路径更清晰:从经济案啃到政治案,再把两套链条交叉固定。 看守所的铁门开不开,已经成了韩国政治的晴雨表。 |内政清算,对外铺路 内里开刀的同时,李在明把外事动作提上日程——8月24日至26日访美,25日与特朗普会面。这是他上任后的第一次出境:关税、投资、供应链、半岛安全,件件都要谈,句句都得算。对他而言,这是“对外握手、对内整队”的同一张牌:向市场与盟友证明,自己能一手稳住街内秩序,一手端稳外交盘子。要出重手赴美,先把家里地面擦干净——逻辑很朴素。 |风险账单也摆在桌面 第一,大赦太大,政治信号盖过法律理据,容易被解读成“选择性宽容”。名单里政治人物比例一高,反噬就来得快。第二,清算尹锡悦若节奏失控,极化会被进一步加码。韩国“权力→清算→反清算”的循环早已证明:每次都能赢一阵,很难赢全局。第三,访美虽是必答题,但在美中博弈的夹缝里走钢丝,既要谈经贸与关税,又要处理对朝安全与产业链外溢,一句“平衡外交”撑不起所有压力。 最敏感的一句,还是李在明自己说过的:“若罪名坐实,他将终身监禁,我会确保他得不到赦免。”如今,大赦开到史上最大,唯独不给他,话应了,局也亮了。 接下来看三点:其一,独检组能否把证据链打磨到“法庭级”,而不是“舆论级”;其二,金建希案会不会成为决定性杠杆,带动尹案从程序拖延转入实体审理;其三,访美能否换回实在的关税与投资筹码,让“赦免稳经济”的叙事不至于空转。 参考资料:《 李在明果然高明,尹锡悦被定性为叛国罪,这就是亲美媚日的下场-中华网热点新闻 》

0 阅读:26
剑指天涯问录

剑指天涯问录

剑指天涯问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