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98后村支书,胆子太大了!”近日,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让河南驻马店遭遇严重旱情

炎左吖吖 2025-08-13 11:39:20

“这98后村支书,胆子太大了!”近日,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让河南驻马店遭遇严重旱情,3000亩地快渴死,年轻支书五天五夜带着大伙挖通2000米沟渠,水一进田,全村人都笑疯了。 8月份的河南驻马店,那日头毒的能在地上煎熟鸡蛋。 由于长时间的干涸,并且天公不作美滴水未降,许多村里的农田早就裂开了大口子。 在农民老张他们村,基本上有3000亩农田都干旱不能行。 玉米秆都蔫了,村民老张蹲在地头,吧嗒着旱烟,眉头拧成了疙瘩。 “完了,今年算是白忙活了。”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穿过田野出现了。 他是李浩,村里新上任才一年的支书,一个年仅26岁的“毛头小子”。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滚烫的黄土。 望着眼前这片濒死的土地,他决定挖渠!引水! 五天之内,必须打通! 这个决定,在村民们听来简直就是“开玩笑”、“痴人说梦”。 但是在连续40多天滴雨未落,气象台的高温预警信号频繁发布的情况下,村民们的地也不能不灌溉啊。 但是,买水? 李浩算过账,一车水800块,浇透这3000亩地,少说20万! 这对刚脱贫不久的村子来说,是笔天文数字。 当他在村民大会上提出“自己动手,挖一条2000米长的引水渠”时,会场炸了锅。 “2000米?挖到猴年马月去!” “年轻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李浩知道光靠嘴皮子是说服不了乡亲们,他随即找到了当年老支书带领大伙儿修建附近水库的图纸。 他挨家挨户走访,特别是那些经历过早年旱灾的老人,听他们讲过去抗旱的故事,也讲自己的计划。 他指着图纸上的水库位置,比划着引水路线。 “叔,婶,买水咱买不起,等雨等不来,除了自己干,还有啥活路?水库有水,就差一条渠!五天,就拼这五天!” 随即,计划敲定后,一场与时间、与高温、与体能的极限较量开始了。 李浩第一个扛起铁锹,走向渠线起点。 他天不亮就出现在渠线上,拿着简陋的测量工具反复确认走向。 烈日当空,他挥舞铁锹的节奏最快,迷彩服湿了又干。 夜深了,他打着手电筒巡查进度,啃着冷馒头就着矿泉水就是一顿饭。 他把铺盖卷直接搬到了工地旁的窝棚里。 第三天,持续的高强度劳作加上长时间的高温,李浩发起了高烧。 村民刘婶心疼地劝他回去休息,他却摆摆手:“婶,水不到地头,我睡不踏实。” 在卫生所刚打了退烧针,他又一头扎回了工地。 榜样的力量是无声的号召。 起初观望的村民,看着这个跟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支书玩命似的干,渐渐的都开始了行动。 老支书扛着锹加入了,曾经质疑声最大的周大爷也来了,妇女们送来了绿豆汤和馒头,工地上的人越来越多。 第五天黎明,当最后一段土方被挖开,此时打通了连接水库的最后一米! 浑浊却无比珍贵的水流,顺着新挖的沟渠奔腾而下,涌向了那片干涸已久的土地。 打通水渠的消息,瞬间传遍全村。 “水来了!水来了!” 村民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地头,老张扔掉旱烟袋,赤脚冲进自家的玉米地。 菜地里,缝隙被水流填满,干瘪的菜苗焕发出了生机。 李浩没有欢呼,他瘫坐在渠边的泥地上,望着水和欢腾的人群,泪水混着汗水滚落下来。 五天五夜的不眠不休,他累得几乎虚脱。 但是,值了!一切都值了! 他想起16岁那年,同样的大旱,父亲蹲在绝收的田埂上,成了他心底最深的烙印。 如今,他终于为这片土地,为这些乡亲,搏回了一线生机。 这场五天五夜的鏖战,不仅引来了救的甘泉,更浇灌了干涸的人心。 曾经质疑李浩“嘴上没毛”的周大爷,逢人便夸:“这娃中!是真中!比俺们这些老家伙还能扛!” 村里人看李浩的眼神彻底变了,那不再是看一个“小年轻”的审视,而是充满了信赖与敬佩。 通水后的第七天清晨,李浩的身影又出现在了村后的山梁上。 他背着那个旧测量仪,看向了县里规划的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 “咱不能等旱了再挖渠,得把工作做在前头!” 老支书看着这个晒得黝黑、眼神却亮得惊人的年轻人,他仿佛看到了这片土地未来的希望。 这个26岁的村支书,用五天五夜的血汗,在焦土上凿出了生命之渠,也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刻下了属于新时代年轻干部最鲜亮、最硬核的注脚。 年龄从不是问题,真心实干,才是赢得信任、改变乡村最硬的通行证。 主要信源:(经济日——抗旱保秋河南在行动)

0 阅读:0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