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逃到香港的国军中将张际鹏花光积蓄后,想去台湾遭到拒绝,穷困潦倒之下,

国际大碗说 2025-08-12 18:24:32

1950年,逃到香港的国军中将张际鹏花光积蓄后,想去台湾遭到拒绝,穷困潦倒之下,只得写信向黄埔一期同学袁守谦求助。 张际鹏是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生,北伐时他的表现不错,在攻打武昌城的战役中,他率领尖刀连率先突破城门,受到了时任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的嘉奖。 抗战中,张际鹏历任旅长、师长、军长等职务。在国军的黄埔一期生中,张际鹏的发展中规中矩,虽比不得胡宗南、关麟征、宋希濂这帮老蒋的得意门生,但也算不上多慢。 抗战胜利后,张际鹏担任战地视察组组长,实际就是老蒋派去前线的”监军“。 1949年1月,老蒋下野,李宗仁以代总统的身份站到了前台,战地视察组的组长们,“监军”身份不在,纷纷各谋出路,张际鹏走了“参谋总长”顾祝同的关系,去了14军任军长。 14军属于重建部队,隶属于陈明仁的第一兵团。陈明仁当时正在策划起义,对张际鹏不放心,因此不久后保举他升任第一兵团的副司令官,其实就是变相夺去了他的兵权。 8月,在陈明仁率部起义时,不愿参与的张际鹏带着家人逃去了香港。 到香港之初,张际鹏的日子过得还算体面,因为他携带了不少的黄金、美钞。 张际鹏在九龙尖沙咀租了套公寓,平日里与同样逃到香港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喝茶打牌,当时聚集在香港的国民党人员不少,形成独特的社交圈。 但好景不长,张际鹏在香港没有工作,也无产业,他担心坐吃山空,不懂经商却又好面子,听信一个认识不久的朋友怂恿投资房产,结果遭人欺骗,大部分财物被这个朋友卷走大半。 到了1950年秋,张际鹏这位前中将已经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为节省开支,他搬到铜锣湾的阁楼居住,一日三餐常常是白粥配咸菜。 当时香港的物价可不低,张际鹏一家过得很窘迫,妻子不得不去打零工。 最让张际鹏难堪的是社交场合的落差,一次他参加同乡聚会,昔日对他毕恭毕敬的人如今对他冷眼相待,甚至有人故意大声谈论 “某公近日又添置房产”。 张际鹏的窘迫之下,想起了在台湾炙手可热,深受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信任的袁守谦。 黄埔一期同学、湖南老乡袁守谦。 袁守谦与张际鹏有着特殊的渊源,两人是黄埔一期同学、湖南老乡,抗战时期还曾在第九战区共事,袁守谦任政治部主任时,张际鹏是师长,两个人公私之间的关系都不错。 袁守谦为人素来圆滑,在国民党内人脉广阔,是出了名的 “老好人”。在黄埔一期生中,袁守谦的名气和地位不成正比,国军的黄埔一期将领,在大陆时,军衔最高的是有“天子第一门生”之称的胡宗南,即便如此,胡宗南挂的“三颗”将星,其实是“中将加上将衔”,铨叙军衔依旧是中将。 国民党逃台后,老蒋对军政人员大洗盘,其中袁守谦因深得蒋氏父子信任,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并代理“国防部长”。袁守谦也成为国军黄埔一期生中,第一个实授上将军衔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袁守谦在国军黄埔一期生中的地位其实是拔头筹的,之所以知名度不高,是因为他属于“政工类”,相比胡宗南这类领兵大员,自然名气不大。 张际鹏写了封洋洋洒洒的长信,寄给了袁守谦,信中历数两人过往情谊。 信寄出后,张际鹏度日如年,一个多月后,他收到了袁守谦通过香港友人转交的信封,里面装着几百美元和一封短信。 袁守谦的回信写得很含蓄,大意是,陈明仁湖南起义时,张际鹏虽然未参与,但老蒋还是很不满,认为他身为兵团副总司令,不可能一无所知,属于知情不报。鉴于老蒋的火气还没有消,袁守谦让张际鹏暂时留在香港,等待时机。 到了1951年春天,张际鹏再次写信向袁守谦求助,这次却石沉大海。 张际鹏失望了,认为是袁守谦不讲交情。一直到了1955年,正在打工出苦力的张际鹏,收到台湾的来电,允许他带着家人前来,当然,这里面自然少不了袁守谦的帮助。 张际鹏到台后,并无职务给他安排,不过在袁守谦的斡旋下,张际鹏以“退役军官”的身份,按照铨叙少将的标准,领取退休金。 靠着每月的退休金,张际鹏总算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 张际鹏的故事并非孤例,据统计,1949 年后逃到香港的原国民党人员不下十万,其中将级军官就有两百余人。他们中多数人像张际鹏一样,经历了从云端跌落泥潭的人生落差。有的摆摊卖字,有的开出租车,有的甚至出苦力,昔日的军衔在现实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