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爱和恨分离,才能摆脱内在父母,走向独立。很多时候,我们对父母,或...
花红情感
2025-08-12 15:12:51
只有爱和恨分离,才能摆脱内在父母,走向独立。
很多时候,我们对父母,或是过往的恋人,与其说是恨,还不如说是怨恨。
怨恨,是一种复杂的情感,里面交织着各种融合,粘腻,没有边界的意味。怨恨的背后,是需求,是内心的渴望,是创伤后遗症。
以至于我们总是混淆,承认和认可,看见和满足。
很多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需求不被满足,是确切存在的,也是真实的情感体验,承认这部分,跟我们爱不爱父母或父母爱不爱我们,是不是白眼狼没有一点关系。
承认不等于认可,更不等于认同。认为承认等于认同,只意味着和父母处于融合共生,认为攻击父母就等于攻击关系,攻击关系就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就意味着没有自己。
而看见,同样跟满足没有任何关系。
看见,只是不断看见情绪背后的需求,看到背后的失望,失落,哀伤,这是我们生命早期的缺失,藏着无数的心灵碎片。
这些心灵碎片,只有一点点看见,一点点捡起来,一点点拼凑,才能赋予生命连续感,才能不再拆东墙补西墙,甚至用各种扭曲,撒谎来美化。只有遗憾被我们确认,情感被我们哀悼,这些碎片才能重新在人格中凝聚,整合。
没有哀悼过的遗憾,不叫遗憾,叫创伤。有创伤就意味着停滞,意味着僵化,意味着为了逃避,否认这部分,需要去绕更远的路。
所有的稳定关系,都一定有爱,同时也是爱恨交织。只有意识到,有恨不等于没有爱,有爱不等于恨就不应该存在,没有感受到爱不等于没有爱,感受到恨不等于不应该。
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边界,拥有心智化部分,才能变成一个拥有客观,立体思维的成年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