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史论者对泥板文字和古埃及文字的怀疑的论调是:这两种文字得自天授,不须进化,不须改进,出生即完美(见附图一)。稍微有点文字学基础,都会明白这当然不可能的。如果是这样,那肯定是虚构的。这点道理西方考古学者会不懂吗? 为什么伪史论者会有这样的怀疑呢?因为他们在怀疑之前,根本没有深入了解过相关研究成果,完全依据自己那点可怜巴巴的历史常识。要知道,大部分世界史教材里提到古埃及文字,泥板文字(即楔形文字)是不会把这两种文字的发展史介绍一下的,毕竟不是专门讲语言的书,所以,伪史论者根本学不到这些语言的发展史,最糟的是不知道就算了,却要还在没有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的时候就提出质疑,这就难免让他们的质疑显得幼稚可笑了! 哪一种文字是天授的呢?当然没有。泥板文字怎么发展的我不说了,毕竟说的太多了,本文来说一说古埃及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情况。 任何文字的开始都是来自于对大自然的观察而后画出来的简笔画,古埃及文字也是如此。从考古发现的陶罐上或者墓穴的墙壁上会发现这种简笔画,这是古埃及文字的原始阶段。此后,古埃及文字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即圣书体(Hieroglyphs),僧侣体(Hieratic Script),世俗体(Demotic Script)和科普特语(Coptic Script)。 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圣书体起源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那一时期的碑铭,墓葬饰品及与宗教有关的器物上会有文字,体现出文字的神圣性,因此被希腊人称为圣书体。这种文字的形式以图画为主,实际上就是象形文字,有的甚至还会涂上颜色。虽然是象形,当然以表意为主,但也有的符号具有表音功能,而且还有少量的限定符号(用以区分词义类别)。附图二是《亡灵书》(公元前1550年)的一部分,上面的文字就是古埃及的圣书体文字,《亡灵书》讲的是亡者如何通过冥界的审判。 僧侣体,这也是希腊人起的名字,本是对圣书体的简化,提高了写字的速度,适合在纸草上书写。僧侣体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或更近一些,与圣书体并行使用,僧侣体的使用意味着文字使用范围扩大到了日常的文字记录。后来出现了世俗体,僧侣体基本上就只在宗教上使用了,希腊人就是根据这个给这种书体命名的。古埃及著名的医学文献《埃德温·史密斯纸草》(公元前1600年)(见附图三)可做为僧侣体的代表,这篇文稿内容是系统地记述了48个外科为主的医学案例的处理,体现的是古埃及医学的发达情况。类似还有几种,此不赘述! 到了公元前650年左右,出现了世俗体(以前有人翻译成人民体)开始取代僧侣体,世俗体是对僧侣体的简化,表音功能开始增强,符号简洁,线条流畅,适合连笔书写,广泛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僧侣体也就只用于宗教了。在托勒密王朝时期,世俗体是埃及人与希腊人交流的主要工具,所以,《罗塞塔石碑》上面用了三种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希腊语,碑文是托勒密王朝五世的一首诏令。该石碑成为破解古埃及文字的钥匙。 到了公元前2世纪,随着希腊化的发展,希腊字母与世俗体结合起来形成了科普特字母,这实际上是希腊语在逐渐取代古埃及的语言。科普特语保留了古埃及语的语法,但写法上主要采用的是希腊字母,此外还保留了六个世俗体的符号作为补充。《克罗斯比-肖恩手抄本》(附图四)就是最知名的以科普特语抄写的基督教手稿。 公元前四世纪开始,希腊语成为了古埃及的官方语言,古埃及语被限制在宗教范围内,到了罗马时期的公元四世纪后期,非基督神庙被关闭,圣书体也就停用了。现在只有科普特语仍用于科普特正教会礼拜。 所以说,古埃及语从形成、发展到消亡是有着漫长的过程的,不是伪史论者所以为的得自天授,忽然消失,之所以会有这种天真的想法,我只能说是因为他们失去了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只会人云亦云,心智不开!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亚里士多德用什么笔墨写100多万字的?以哈里斯大纸草为例,先得学习古埃及书写工具
【17评论】【3点赞】
过了这么多年
还四种文体?还全部解读出来了?快让这些语言天才解读一下甲骨文!你只会放屁,中国走街串巷讲古的,哪一个没你讲的好,讲的真,讲的精彩?
cipher
你接着给西方伪史的屁股上贴金吧,有考古实物吗?能看到文字的演化过程吗?能用二重证据证明吗?跪着站不起来的蠢货,只配当西方的奴才!
大而论道-小而论理
历史文化诈骗文第5册。
过了这么多年
知道希腊和埃及离多远吗?在公元前那样的环境,希腊语取代埃及语?现代社会都十里不同音,知道吗!知道秦始皇的书同文吗?你们这帮西方历史全真论就是一群不学无术,关在笼子里想象世界的神经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