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小国家都敢跟中国翻脸不怕中国?敢说真话的蔡正元教授一话点破:中国雄而不

身后为国际等 2025-08-11 22:00:15

为什么很多小国家都敢跟中国翻脸不怕中国?敢说真话的蔡正元教授一话点破:中国雄而不霸!“无力症”很严重,说白了,中国喜欢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不欺负你们,但你们得怕我。

蔡正元最近一句"中国雄而不霸"的评论,在两岸网络上引发激烈讨论。

这位前立法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周边小国之所以敢频繁挑衅中国,正是因为中国"无力症",不轻易动用武力威慑,让某些国家觉得有机可乘。

从菲律宾在仁爱礁的挑衅行为,到越南在争议海域的油气开采,再到印度在边境的小动作,这些看似"胆大包天"的举动背后,往往有美国军舰的"巡航"撑腰。

2023年以来,马科斯政府多次派遣海警船只冲撞中国海警,每次都能引发国际关注。

当视频在社交媒体传播时,中国外交部"敦促各方保持克制"的回应显得力不从心,国内网民纷纷质疑"为什么不敢开火"。

但翻看近年来的实际行动,中国的克制绝非软弱。2016年南海仲裁案后,中国在黄岩岛大规模填海造岛,用既成事实反制裁决。

2024年初面对菲律宾新一轮挑衅,中国直接限制对菲农产品进口,马尼拉立刻紧急喊话要求谈判。

中国选择的路径有其深层逻辑,通过掌控全球30%的制造业份额,建立150多个"一带一路"合作关系,让各国对中国形成经济依赖。

当越南电子产业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当菲律宾香蕉出口七成销往中国时,挑衅的代价自然水涨船高。

这套"经济牌"打法确实奏效,柬埔寨、老挝等东盟国家在关键时刻站队中国,让南海仲裁最终沦为废纸。

即便是经常"找茬"的菲律宾,其对华贸易额依然年年攀升,马尼拉政客嘴上强硬,钱包却很诚实。

然而这种策略也有软肋,美国正在推动"友岸外包",试图削弱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印度趁机抢夺低端制造业,一些东南亚国家学会了"两面下注",既接受中国投资,又允许美军驻防。

在短视频时代,外交"慢功夫"很容易被误读为软弱。当海上摩擦的视频疯传时,网民期待的是立竿见影的强硬回击,而不是耐心的制度博弈。

蔡正元的观点之所以引起共鸣,正是戳中了民众对"扬眉吐气"的期待。许多人希望看到中国像美国那样,用航母和导弹让对手闻风丧胆。

每个大国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中国选择的是用经济纽带而非军事威慑来塑造周边环境。

这条路或许走得慢一些,但可能更加持久稳固。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时,或许人们会发现,真正的大国风范不在于挥舞大棒,而在于用智慧化解冲突,用实力赢得尊重。

网友热评:

“外交部这次回怼得太解气了!‘地理邻近’‘侨民众多’算什么借口?菲律宾这就是碰瓷专业户,该怼就怼!”

“以前总说我们‘战狼’,现在军舰开到新西兰门口,他们倒开始嘀咕‘炮舰外交’了,这不正好说明咱们的威慑到位了吗?”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东方智慧碾压西方霸权”

“武侠梗用到外交场,既霸气又风雅!美国越跳脚,我们越淡定,这才是降维打击”

“建议菲总统先读完《倚天屠龙记》再发言,免得自取其辱!”

“光喊话不够,得像黄岩岛那样填岛造基地,或者断它香蕉出口!菲律宾农民一闹,政府立马认怂”。

“小国敢挑衅,无非是想在中美之间捞好处。咱得学美国‘胡萝卜加大棒’:给合作国家基建订单,对挑事的断供关键物资!”

“外交部《不跪》视频看得热血沸腾!从抗美援朝到如今逼退美军航母,中国什么时候跪过?现在更不用看任何人脸色!”

“当年没实力都敢硬刚,现在航母下饺子了还怕碰瓷?”

如果菲律宾继续在台海问题上玩火,你觉得中国下一步该“亮剑”还是“攻心”?是断经济命脉,还是军舰直接进驻黄岩岛?来评论区晒出你的狠招!

信源:中国外交部官网,菲律宾总统涉台言论的完整回应,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2025年8月8日)

0 阅读:3
身后为国际等

身后为国际等

分享国际上大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