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油星都不碰却饿出重度脂肪肝#【62岁男子“油都不碰”,一查傻眼:“饿”出重

钱江晚报 2025-08-11 13:25:39

#男子油星都不碰却饿出重度脂肪肝#【62岁男子“油都不碰”,一查傻眼:“饿”出重度脂肪肝!很多人都做错】“天天吃素,怎么还会得心梗?”“油都不敢碰,脂肪肝反倒加重了?”在浙大二院心内科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当中,患者这样的困惑并不少见。

很多人觉得“吃素=健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素食若吃得极端、吃得不当,反而可能埋下心血管和肝脏的健康隐患。

素食不当,心梗风险可能悄悄升高

李先生践行的素食主义很“彻底”:每天只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肉、蛋、奶一口不碰。

一开始,体重下降让他很得意,但最近的体检单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箭头却一路向上。

浙大二院心内科刘炳辰主任医师解释:“长期全素食,容易缺蛋白质、铁、钙,更缺维生素B12。尤其是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缺了它,可能导致动脉血管内壁增厚,血管慢慢硬化,血脂自然就容易异常。”

“素食不是不能吃,但‘极端’和‘不健康’是两大雷区。”医生强调,植物性食物里的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确实对心血管有益,但完全拒绝动物性食物,会导致B12等关键营养素缺失;而依赖加工素食、高糖零食,更是把素食的“健康优势”变成了“风险隐患”。

吃素降糖?小心“饿”出重度脂肪肝

“我连油星都不碰,怎么脂肪肝从轻度变成重度了?”62岁的张先生拿着超声报告,在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诊室里急得直搓手。

两年前,张先生因空腹血糖7.8mmol/L 被诊断为糖前期。他听人说“吃素能降糖”,便开始了严格的“无油无肉”饮食:早餐白粥配咸菜,午餐米饭+清炒青菜,晚餐面条或红薯,蛋、奶、坚果几乎不碰。半年后,血糖略降,可是肝脏超声却显示“重度脂肪肝”。

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唐翠兰主任医师分析了他的饮食误区——

误区1:“清淡”成了“碳水炸弹”

张先生的素食全是精制碳水——白粥、米饭、面条,几乎没有优质蛋白(如豆腐、鸡蛋)和健康脂肪(如橄榄油、坚果)。过量碳水进入体内,会被肝脏转化成甘油三酯,堆积起来就成了脂肪肝。

误区2:蛋白质不足,肝脏“运不动”脂肪

肝脏代谢脂肪,需要“载脂蛋白”帮忙把脂肪运出去。而载脂蛋白的合成离不开蛋白质。长期缺蛋白,肝脏就像“没油的卡车”,脂肪运不出去,只能越堆越多。

误区3:极端低脂激活“饥荒模式”

人体长期缺脂肪,会误以为“闹饥荒”,肝脏会主动合成更多脂肪储备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健康饮食的关键:均衡,而非“极端”

素食本身并非洪水猛兽。研究显示,合理搭配的素食(如适量吃蛋、奶,保证豆类摄入)确实能降低部分慢性病风险。但问题出在“极端”和“不健康”上:完全拒绝动物性食物、依赖加工素食、饮食结构单一,都会打破身体的营养平衡。

浙大二院营养科张片红主任医师表示,2021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健康的膳食模式应该是“多蔬菜水果、多鱼虾、常吃奶类和大豆、适量谷类和肉禽、清淡少盐”。

就像江南地区的饮食模式,植物性食物为主,搭配适量动物性食物,既有膳食纤维的好处,又不缺关键营养素,才是对健康最友好的选择。

所以,与其纠结“吃荤还是吃素”,不如记住:没有绝对健康的食物,只有均衡的饮食模式。肉蛋奶、蔬菜水果、全谷物合理搭配,再加上适度运动,才是守护健康的王道。(潮新闻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王祎 唐翠兰 陈伟斌)

0 阅读:49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