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击落阵风,中国战机也没能在国际市场热卖,原因大概有两点: 原因一:军火生意从来不是单纯的“谁便宜谁性能好就买谁”,而是跟国际政治紧密挂钩,美国作为全球霸主,很多国家买武器时不得不考虑它的态度,比如,中东的沙特、阿联酋,虽然跟中国关系不错,但真要买中国战机,美国可能就会施压,甚至影响其他合作。 就像你去买菜,本来想挑便宜的,但老板说:“买他家的菜,以后别来我这儿了!”你怎么办?很多小国根本不敢得罪美国,所以哪怕中国战机性价比高,他们还是得乖乖选美国货。 原因二:中国战机的价格确实比欧美便宜,比如歼-10C只要4000万美元,而法国“阵风”要1.2亿欧元,但问题是,买飞机只是开始,后续的维护、弹药、训练才是大头。 巴基斯坦引进歼-10CE后需要新建专用机库并培训地勤人员,同时必须将原有的西方标准弹药和零件替换为中国制式装备,这意味着其现有武器体系需全面更新适配。 算下来,实际花费比买飞机贵好几倍!而如果继续用美国或法国的战机,至少维护体系是现成的,弹药也能通用,这就好比你买了台新手机,结果发现充电器、耳机全得换,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中国军工企业正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战机的市场竞争力。 他们不但售卖飞机,还提供配套服务,诸如协助客户建造维修厂、培训飞行员,就像出售“全家桶”般令采购更为省心,同时,中国战机在设计时考虑兼容部分西方弹药,以削减客户的换装成本。 在价格策略方面,中国战机秉持性价比路线,如“枭龙”战机,其价格仅为F - 16的一半,且可依客户需求定制,这对预算有限的国家颇具吸引力。 中国战机卖不动,表面看是价格和维护问题,但核心其实是国际影响力还不够,美国能卖F-35,是因为它有北约体系撑腰,盟友愿意跟着它走,而中国虽然经济强了,但在军事联盟、国际话语权上还是弱势。 中国战机要打开市场,不能光靠性能优势,还需要多管齐下,得建立稳定的军事合作圈,类似俄罗斯的集安组织模式,让潜在客户更有安全感,要降低用户使用难度,比如开发维护简便的机型,配套长期技术支援服务,消除客户的后顾之忧。 最关键的是要把军售纳入整体外交战略,像"一带一路"这样通过政治经济合作让采购国明白,选择中国装备意味着获得长期发展机会而不仅仅是购买武器。 总之,中国战机要真正走向世界,技术和价格只是基础,如何让客户信任,才是更大的挑战。
歼10C击落阵风,中国战机也没能在国际市场热卖,原因大概有两点: 原因一:军
物规硬核
2025-08-11 12:18:3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