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15师686团团里的炮弹只剩下3发了!团长张仁初急的直打转,就在此

百年战争录 2025-08-11 11:02:15

1940年,115师686团团里的炮弹只剩下3发了!团长张仁初急的直打转,就在此时有人突然报告,鬼子正在让人搬运炮弹,正式686团所需要的型号,张仁初笑道“鬼子给我送炮弹来了!”

1940年初春的鲁南山区,寒风裹着硝烟味钻进八路军115师686团战士们的衣领,团长张仁初盯着仅剩的三发92式步兵炮炮弹,指节敲得桌面咚咚响, 这声音比日军即将反扑的脚步声更让他心焦。

白彦镇这场硬仗刚打完,战士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侦察兵就传来消息,700多名日军正从平邑、梁邱据点扑来,刺刀上的寒光已经映到费滕公路的尘土上。

这座看似普通的小镇,实则是卡在鲁南抗日根据地咽喉的一根毒刺,它横亘在抱犊崮与天宝山之间,像把剪刀将八路军根据地剪成两截。

两个月前,686团刚用血肉撕开这道口子,端掉了汉奸孙鹤龄的老巢。可战士们前脚拆毁碉堡工事,后脚日军就急红了眼要夺回这块战略要地。

张仁初比谁都清楚,没有重火力支援,战士们再勇猛也扛不住日军的炮火覆盖。

转机出现在一个雪夜,潜伏在白彦镇的侦察员带回的情报让炮兵连长李玉章差点蹦起来,日军正往镇北小学里成箱搬运92式步兵炮炮弹,足足三百多发。

这消息像火星溅进油桶,指挥所里炸开了锅,张仁初咧开干裂的嘴唇笑了:"小鬼子这是给咱送年货来了!"话音未落,李玉章已经拽着三班战士钻进夜色,棉布裹住的铁棍在怀里硌出青紫的印子 。

白彦镇小学的砖墙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战士们像解剖敌人工事般精准地撬动砖缝,泥灰簌簌落地的声音被夜风揉碎。

当第一箱炮弹从墙洞递出来时,李玉章的手微微发抖,这些黄澄澄的铜疙瘩,很快就要在日军自己的阵地上开花。

更绝的是,搬运过程中有个战士灵机一动,把空箱子原样码好,日军哨兵第二天换岗时,愣是没发现弹药库被人掏成了空心葫芦。

这场"借弹"行动不过是大戏的序幕,三天后,当日军举着太阳旗冲进白彦镇空荡荡的街巷时,686团的炮弹突然从太皇崮高地上倾泻而下,那些本该轰碎八路军阵地的炮弹,此刻却在日军冲锋队列里炸出猩红的花。

张仁初站在制高点,望远镜里映出乱窜的土黄色身影,他扭头对李玉章吼:"给老子省着点打!"话音未落,炮兵连的战士已经用刚偷师的日军炮击参数,把最后一发炮弹送进了敌方指挥所。

白彦镇三度易手的拉锯战,成了八路军游击战术的活教材,罗荣桓后来总结这场战斗时特别提到:拆毁工事不是退缩,而是要把日军拖进更残酷的巷战。

放弃阵地不是怯战,是要让敌人的重武器砸在自己脚上。

当日军第三次占领空城白彦时,连水井都被填平,粮仓颗粒不剩,守军不得不靠飞机空投补给,而686团的战士正蹲在附近山坳里,嚼着老乡送来的煎饼数鬼子的运输机。

这场持续半个月的拉锯战,最终以日军抛下800多具尸体仓皇撤退告终,但比战果更珍贵的是,八路军用智慧打破了"没有重武器就不能打硬仗"的魔咒。

那些从敌人眼皮底下偷来的炮弹,不仅炸开了白彦镇的封锁,更炸通了鲁南与沂蒙山区的生命线。

今天站在白彦镇抗战纪念馆前,还能在斑驳的墙砖上找到当年那个不起眼的墙洞,它见证的不仅是战士们的胆识,更是一种在绝境中依然能创造可能的信仰。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