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钟为唐代皇家铸钟,铸于唐景云二年(711年),原悬挂于长安城内的景龙观钟楼上,因钟声清越悠扬、铭文记载详实,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钟”,是研究唐代冶金、书法、宗教的重要文物。 看照片,松软黄土铺在坑洼路面,像给古钟铺了层 “缓冲毯”。汉子们有的弯腰拉纤绳,有的攥着撬棍使力,号子似要冲破画面 —— 他们把身子拧成一股绳,和笨重的景云钟较着劲。周围老房破旧,墙皮簌簌掉,可 “隆祥绸缎” 的老招牌还倔强挂着,像是历史无声的见证。 1953年的这次搬运,源于文物保护与展示的需要——当时为筹备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陈列,需将长期存放于西安宝庆寺的景云钟迁移至碑林妥善保存。由于钟体庞大(高2.47米,重约6吨),且彼时起重设备有限,工匠与工人们便沿用了传统的“滚木+黄土”搬运法:在路面铺撒松软黄土以减少摩擦,用粗壮圆木作滚轴,数十人分工协作,前拉绳索发力,后用撬棍调整方向,通过缓慢翻滚让钟体平稳移动。
早晚要笑死评论区。[裂开][裂开][裂开][裂开][裂开]
【7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