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马未都请人修复一把黄花梨椅子,结账时,师傅比了一个手指头,马未都就给了1000元。师傅看到钱,脸色立刻变得很难看:是1万块!马未都目瞪口呆:我不会被坑了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04年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后巷,马未都盯着黄花梨官帽椅的腿发愁。 核桃大的缺口像张开的嘴,露出里头风化的木芯。 古玩店老周叼着烟斗敲桌子:"修好这椅子,柜里那条绿松石链子五万给你。" 马未都眼皮跳了跳。 那串108颗老松石,去年香港拍卖行流出一模一样的,成交价一百二十万。 修椅子的老匠人住鼓楼胡同深处。 院里枣树下堆着海南黄花梨边角料,空气里浮着甜腻的木香。 老师傅伸出根手指在椅子缺口比划,马未都爽快掏出一千块。 老头摇头:"这价只够买胶。" 马未都又添九千,老头还是晃手指头:"补块木头容易,难的是仿出三百年包浆。" 最后价定在一万,马未都咬牙应了。 心里拨算盘,绿松石砍到五万,修椅花一万,转手净赚百万。 七天后再进院,官帽椅立在晨光里。 马未都举放大镜贴缺口看,新补的木纹走势竟和老纹路缠成太极图。 指腹摩挲补丁处,油润感别无二致。 老头蹲门槛上吐烟圈:"康熙年间的工,我爷爷那辈就会这手绝活。" 马未都突然抓过老头的手。 虎口结着厚茧,中指关节却光滑如女人,这是几十年磨砂纸留下的印记。 抱椅子回店时,马未都特意绕道东四胡同。 老周验货时鼻尖快杵进木头里,突然拍腿:"这老鬼!补丁比原木还油亮!" 马未都趁机压价:"链子三万吧?您椅子增值少说二十万。" 老周攥着链子不撒手:"五万!少一分不卖!" 最后各退一步,四万八成交。 马未都兜里剩两千,够买张回程机票。 后来那串绿松石在观复博物馆展出。 标签写着"置换于清黄花梨官帽椅修复工程",底下小字标注估值一百五十万。 更绝的是永乐梅瓶捡漏。 2007年嘉德秋拍,马未都瞥见展柜角落的青花梅瓶。 标签注"清中期",标价两万。 他猫腰细看瓶底火石红,心头咯噔一跳。 这分明是永乐苏麻离青! 假装系鞋带蹲下,瓶身梅花枝干带"铁锈斑",正品特征。 立刻发短信让妻子从后门进场,自己猫腰溜到最后一排。 举牌时马太太手都在抖,场内无人竞价。 槌响那刻,前排专家回头张望,马未都早缩进柱子阴影里。 梅瓶抱回家那晚,马未都打着手电照釉面。 灯光穿透瓶壁,梅花枝影投在墙上,花蕊里藏着个"樂"字暗记。 这是当年御窑厂防伪秘技,清仿品绝无可能复制。 后来苏富比专家上门,出价三百万被拒。 瓶子现在摆在观复陶瓷厅C位,射灯照着瓶身一行小字:"收藏之乐,在慧眼识珠,更在守护文脉。" 马未都的收藏经有三重境界。 头二十年他跑山西收瓷片,为块永宣青花能蹲三天茅坑,这是趋利。 中年建观复博物馆,捐出成化斗彩鸡缸杯。 年过花甲,他带徒弟在库房编目,拿着明代榫卯教孩子拼插:"哪天我走了,这些物件都是中华文明的注脚。" 灯光下老人白发如雪,玻璃柜里的梅瓶映出他平静的眉眼。 绿松石项链后来有个插曲。 2010年故宫专家参观时,发现链子暗藏玄机。 最大那颗松石背面刻着满文"福"字,考证是乾隆帝赐给香妃的贴身物。 马未都笑说:"当年要知这个,该让老周再搭把椅子。" 如今项链锁在恒温展柜,紫外线灯照过,松石里的铜线闪着星芒。 梅瓶的传奇还在续写。 2015年大英博物馆借展,科技检测发现瓶胎含景德镇高岭土特有元素,釉料成分与伊朗馆藏永乐青花一致。 英方想用三件瓷器交换,马未都回绝:"梅瓶是永乐盛世的海上贸易见证,得留在中国讲故事。" 策展人后来在纪录片里说:"马先生抚过瓶身的手势,像在触摸六百年前的浪花。" 主要信源:(人民网——马未都:艺术收藏如何实现身价过百亿)
2004年,马未都请人修复一把黄花梨椅子,结账时,师傅比了一个手指头,马未都就给
琴音流转
2025-08-10 02:03:04
0
阅读:56
漂流
一老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