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陈诚回家奔丧。7年不见的妻子,想与他同房。不料,刚到床上,就被他一脚踹开。妻子心寒不已,抓起刀狠狠捅向自己喉咙。陈诚脸色大变,边往外跑边大喊:不好了,舜莲寻死啦!
1925年冬,浙江青田县一个普通乡村里,发生了一件反映时代变迁的婚姻纠纷。当时28岁的陈诚从黄埔军校回乡处理父亲后事,与结发妻子吴舜莲产生了激烈冲突。
陈诚1897年出生于青田县高市乡,18岁时按照当地习俗与同乡女子吴舜莲成婚。
吴舜莲比陈诚小两岁,从小接受传统女子教育,不识字也未曾出过远门。婚后三天,陈诚返回浙江省立师范学校继续学业。
他进入黄埔军校深造,期间接触到当时流行的自由恋爱观念和男女平等思想。这七年间,陈诚只在春节时短暂回家,夫妻感情日渐疏远。
1924年陈父病逝,陈诚不得不回乡料理丧事。独自在家照顾公婆多年的吴舜莲满怀期待,特意穿上结婚时的衣服为丈夫准备饭菜。然而陈诚对妻子的热情招待表现冷淡,甚至发生了激烈争吵。
争吵中吴舜莲情绪失控,用剪刀划伤了自己的脖子。陈诚见状立即将妻子送到附近的中医处治疗。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议论,也让陈诚开始认真考虑婚姻问题。
当时陈诚通过蒋介石介绍,认识了湖南督军谭延闿的女儿谭祥。谭祥1900年出生,曾在法国留学,接受过现代教育,与陈诚有共同话题。
经过一年多的考虑,陈诚决定与吴舜莲离婚。离婚时他承诺每月提供生活费,允许吴舜莲继续住在陈家照顾母亲,并承诺她去世后可以葬入陈家祖坟。
1932年3月,陈诚与谭祥在南京举行婚礼,蒋介石亲自主持。这门政治联姻确实帮助陈诚快速升迁,他从师长一路晋升为军长,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重要将领。
谭祥对丈夫的前妻态度宽容,她不仅同意陈诚定期寄钱给吴舜莲,还出资在青田修建了一座小洋房。逢年过节,谭祥会派人给吴舜莲送去布料和食品。
抗战期间,陈诚夫妇随政府迁至重庆。吴舜莲独自留在青田老家,靠着陈诚寄来的生活费度日。据邻居回忆,她经常称赞谭祥的善良,说她是"真正的大家闺秀"。
1949年陈诚随国民政府迁至台湾,继续担任要职。吴舜莲留在大陆,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尽管政治环境复杂,陈诚仍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给前妻寄钱,直到1965年他在台湾去世。
陈诚去世后葬在台湾阳明山,吴舜莲在青田老家去世,村民按照她的遗愿将她安葬在陈家祖坟旁 这段婚姻悲剧背后,是整个时代的缩影。
无数传统女性在社会变革中成为了被遗忘的群体,她们的命运折射出传统与现代碰撞时的复杂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