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导师并不关心你做了多少工作

星瑞涛客 2025-08-08 23:18:04
而是关心你解决什么问题。这也是一个正常导师评估一个学生能力潜力时最看重的因素 . 听话、努力,最多口头夸奖你,但真正有资源时也不会先考虑到你,出去交流,推荐读博时你的机会也很少 . 一个合格的研究生,每天结束时都该问问自己,今天解决了那些问题?如果只是忙忙碌碌,回头来看却好像什么都没做,那就是瞎忙 . 1️⃣不要过分纠结于细节 进行一个工作时,应重点关注想解决的问题 ❶比如要探究某因素对某对象的影响,那么就需要【建模分析并得出结论】,但这里也许有很多参数,而不同的文献有出入,一旦陷进去,很容易花费大量时间什么结论也没得出来。你应该先把模型框架搭建出来,得到初步结论,再判断是否需要深究 ❷汇报时,PPT和表格美观并非最重要,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调整而忽略内容 . 2️⃣要有“少做事”也能解决问题得思维 科研不一定要刻苦,遇到问题时不要总想着盲干 ❶列框架: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三个步骤,那些是课题组有积累,有人做过,找出明确需求和节点求助,回头整合 ❷解决不了的问题,找导师帮忙协调,不要自己花时间磨。评估一下自己手上有什么牌能用 ❸适当使用工具辅助,比如PPT制作很花时间,但可以掌握技巧!组会前我会先写一版文字稿,打开百度文库智能PPT功能,把word文档导入即可先让百度文库自动生成大纲,然后生成美观无格式错误的初稿,我再对应内容框架修改和总结,最后从海量模板里挑选一个喜欢的更换。没想法时,也会直接输入标题让百度文库自动生成,再进行修改提炼,因为它可以实现在线编辑,连做表格、拼长图、演示都不在话下,所以无需担心忘记保存弄丢内容;思维导图功能也很好用,告诉百度文库需要研究方向,立刻就可以生成一套思维导图,迅速搞懂领域框架,生成导图清晰易懂 ✅科研也要学会整合和协调资源,以结果为导向,聪明得向前,而非埋头苦干浪费时间 . 3️⃣用任务制代替时间制 每天工作前,先把要做得事拆解,定下目标,今天要解决得就是这些问题。而非工作时长,一旦以时间为衡量标准,就会强迫自己在工位上,大部分得时间都用在了摸鱼上,同时给自己已经用功了的心理安慰 . 4️⃣不要害怕搞砸 读研是个探索的过程,如果一直害怕失败不敢前进,就无法知道结果

0 阅读:0
星瑞涛客

星瑞涛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