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许世友要求163师师长边贵祥放了越南1000多俘虏。不料,边贵祥竟然直接拒绝:“撤职也好,坐牢也好,但是释放俘虏这件事,没门!” 1979年2月17日,中国军队在边境线上,对忘恩负义的越南发起自卫反击了。 仅仅几年前,中越还曾“好哥们、好兄弟”,中国那真是掏心窝子的对他们好。 163师师长边贵祥,就曾作为军事顾问的一员,深入越南丛林,为他们运送过物资。 然而,当越南统一后调转枪口,在边境制造事端,甚至悍然入侵柬埔寨时,这场“教训小朋友”的战争已成箭在弦上。 边贵祥的163师作为主力之一,攻势凌厉,连克同登、探垄等要地,一路打到谅山外围。 在数次战斗中,163师俘获了大量越军,俘虏营里很快塞进了一千多人。 这些俘虏,成了163师一个“大难题,也是边贵祥心头一块大石。 表面上看,他们似乎老实顺从,领取食物时点头哈腰。 但边贵祥和他的战士们,早已领教过这些人的狡诈与凶残。 越军完美地“继承”并“发展”了中国曾经传授的游击战术和丛林战法。 他们利用复杂地形,在树上绑诡雷,在地道暗堡里架设火箭筒,冷枪冷炮防不胜防。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背信弃义,利用中国曾经的援助反噬恩人。 真是现实版的“农夫与蛇”! 更让边贵祥痛心疾首的是发生在俘虏营内的血案。 白天还听话温顺的俘虏,到了夜晚开始偷偷磨尖竹片、铁片,伺机反抗。 炊事班战士在送饭时,被伪装顺从的俘虏突然暴起捅死两人。 还有俘虏企图抢夺哨兵枪支,被当场击毙。 这些事件,让边贵祥认识到对这些俘虏,绝不能掉以轻心。 他们并非真心投降,而是随时准备制造混乱,甚至伺机逃跑归队,重新拿起武器。 更令人发指的是,当163师战士在清理一处战俘临时关押点时,发现了被俘的我军侦察兵。 他们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浑身爬满吸血的蚂蟥,令人惨不忍睹。 这一幕,更让边贵祥觉得这些俘虏绝对很危险,不可以轻易的放走他们! 所以,当总指挥许世友将军,给边贵祥打来电话,并且下令:“俘虏就地遣散,部队轻装撤回!” 边贵祥听完后,直接怒吼:“枪毙我都不放人!” 因为在这这背后,是血与泪的教训。 政委吴恩庆在一旁见到这情形之后,迅速接过话筒向许世友将军的指挥部详细解释。 分析了当前战场环境的复杂性,列举了俘虏营内发生的暴动事件和越军俘虏的危险性,强调这个时候释放俘虏将带来的风险。 他代表163师保证,一定克服困难,按时、安全地将所有俘虏押送回国。 电话那头最终默许了他们的决定。 许世友将军虽以严厉著称,但也深谙战场瞬息万变,前线指挥官的临机决断有时比纸面命令更重要。 而边贵祥的“抗命”,是基于对战场态势和敌情的深刻洞察,是出于对部队安危的高度负责。 事实证明,边贵祥的坚持和吴恩庆的斡旋挽救了无数生命。 在押送这一千二百多名俘虏回国的路途中,果然,发生了俘虏夺枪暴动的事件。 但由于看守部队早有防备,预案充分,暴动被平息,并且未造成严重后果。 试想,如果这些俘虏被就地释放,他们将对正在撤退、队形可能拉长的我军部队发动袭扰,后果不堪设想。 最终,163师克于3月16日安全地将全部俘虏押送过友谊关,移交给后方部队。 这批俘虏后来在中越交换战俘的谈判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换回了不少被俘的我军官兵。 战争结束后,边贵祥的“抗命”行为虽然被批评为“违反战场纪律”。 但军委和总政也充分理解,并且表示当时的情况具有特殊背景和积极意义。 163师歼敌数量全军第一的战绩得到表彰,边贵祥本人也荣立战功。 多年后,许世友将军提及此事,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夸赞:“那个瞎眼边蛮子,带兵比他种地还犟!” 晚年的边贵祥,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习惯。 据说,他看到袋装的米,总要仔细查看产地标签。 那场战争,那些俘虏,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早已融入这位老兵的血液,成为他生命记忆里无法磨灭的一部分。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战斗英雄:边贵祥))#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1979年,许世友要求163师师长边贵祥放了越南1000多俘虏。不料,边贵祥竟然
永不言败傲苍穹
2025-08-08 17:42:01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