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美国一名科研人员在进行实验时,错误地将1兆欧的电阻器当成了1万兆欧的电阻器,装在了记录器上,结果,记录器电路产生了节奏如同人体心跳的信号。自此,全球十个最伟大的工程学发明之一诞生了……
这人原本是二战海军出身,退伍后改行研究电路板,平时接些医学院的零活补贴家用,那天他给动物实验设计监测仪,手头正忙着给心跳记录器换零件。
这人平时做事风风火火,找零件时把标着"1MΩ"的电阻器当成了"10MΩ"的用,您要问这电阻值差多少,就跟把自行车轮胎装到卡车上差不多。
谁也没想到,这个马虎眼竟改写了医学史——记录器突然蹦出个有规律的波形,嘀嗒嘀嗒像钟表走字,仔细看跟心电图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当时医院里用的心脏起搏器足有冰箱那么大,病人得躺在病床上插着电线,威尔逊在医学院见过这铁疙瘩,医生们老抱怨说病人下不了床。
他盯着眼前这个巴掌大的电路板,突然拍大腿:"这不就是现成的小型起搏器么!"
要说这威尔逊也真是胆大,明明是个搞电子的,偏要跨界折腾心脏,他翻出二战时修雷达的手艺,把那个出错的电路反复捣鼓。
关键在电池续航,那时候的锌汞电池顶多用两年,他硬是找到种新式锂电池,能把寿命撑到十年往上,这事儿后来上了《美国医学会杂志》,说是"电子技术与生命科学的完美联姻"。
转过年头,明尼苏达州有个叫弗曼的医生搞出个细长导管,能从胳膊肘的血管直通心脏,这手艺好比用钓鱼线穿针眼,不用开膛破肚就能装设备。
两拨人一碰头,威尔逊的电路板配上弗曼的导管,现代植入式起搏器就算齐活了,以前心脏病发作就跟阎王爷下帖子似的,现在装上这个铁疙瘩,大把老爷子还能打门球。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统计,全球每年有三百万人靠这个续命,最新型号的起搏器比纽扣还小,能自动调节心跳,遇上手机信号都不带乱套的。
要说最绝的还是那次意外发现,后来有记者问威尔逊当时咋想的,他直挠头:"就跟牛顿被苹果砸差不多,不过咱这是电阻器惹的祸。"
这话后来刻在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门口的纪念碑上,提醒后人:搞发明有时候得允许犯点小错误。
现在的医学院课堂上,老师总拿这事儿教育学生:"别小看实验差错,指不定就能救百万条人命。"
您看医院里那些戴着手表式监测仪的病人,哪个不是托了当年那个错装电阻器的福?这世上的发明创造,有时候就跟老话说的似的——歪打正着,全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