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尼克松家中,收藏着一件墨宝,这幅墨宝是他访华时,向毛主席索要的。当时,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8-08 00:38:01

在美国总统尼克松家中,收藏着一件墨宝,这幅墨宝是他访华时,向毛主席索要的。当时,毛主席略略思考,挥笔写下了12个字,赠与尼克松,却让尼克松一生也未解其中之意。 1972年尼克松访华,确实是个惊天之举。 在此之前,美中之间的关系不能说紧张,得说是敌对。 可时局风云变幻,谁也没想到,有一天两国元首能坐在一间屋子里,面对面地谈笑风生。 这场“握手”,其实来得并不突然。 当时的国际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最显眼的是中苏彻底闹翻了。珍宝岛冲突让彼此撕破了最后的面子,苏联干脆就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还口出狂言,说要对中国来一场“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而美国那边呢,一边在越南深陷战火,一边又在南中国海附近频频试探,飞机舰船来回晃悠,气氛紧张得很。中国这时候,正处于南北两头受压的状态。 苏联“前压”,美国“侧敲”,内外交困,局势可以说是自建国以来最严峻的时候。 毛泽东深知,不能两面作战,也不能指望苏联回头。他对周恩来说了一句话:“美苏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这就等于定了调。 要化解当下局势,必须打破固有敌我认知,主动去构建一个对中国有利的新局面。 这也不是随口一说,毛泽东很快就让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位老帅组队,围着国际形势展开研判。 那会儿这四位年纪都不小了,可一接任务,立马精神一振,接连几场讨论,足足开了十九个小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能打“美国牌”。 有了这份报告,毛泽东心中更有底。 他开始释放信号。 邀请美国记者斯诺重访中国,安排中国乒乓球队和美国队交流比赛,也就是那场“小球转动大球”的经典外交事件,算是正式开启破冰的前奏。 等到尼克松亲自登上中国的土地,整个世界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到了北京。 那一回合见面,地点在中南海丰泽园。 毛泽东身体状况不太好,但还是坚持在书屋里会见尼克松。两人面对面坐下,气氛既紧张也微妙。毛泽东还是那种不紧不慢的语气,说话总是带着点儿笑意,但又让人不敢大意。他聊得轻松,但话里总有一股力量,让对方不能忽视。 尼克松准备充分,话题涵盖广泛,可始终摸不准毛泽东的调子。 送礼环节是整场访问的固定桥段。 尼克松带了一堆礼物,什么“阿波丸”号沉没地点的资料、一对活的麝香牛、两棵红杉树,还有几个工艺品。白宫的礼物团队据说为了挑这些礼品开了无数次会,但最后也只能凭猜测出牌。 反观中国这边,礼物倒是简单得很:一小盒“大红袍”茶叶。 尼克松当时脸色一变,估计真觉得有点儿“寒碜”。 周恩来看穿了他的想法,就淡淡说:“这是毛主席的半壁江山。”这一句半玩笑半认真,可把那份礼物的分量点明了。母树只有三棵,一年采不到一斤,毛泽东自己手里也不过八两,愿意分出一半,送的是诚意,也是信号。 真正让尼克松彻底发愣的,是临别前那副墨宝。 他听说毛泽东是大书法家,当面求字。 毛泽东提笔写下:“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交到尼克松手中,字迹刚劲有力,一看就是气场极足的大手笔。 但字里什么意思?当场没人懂。连翻译都翻得战战兢兢,一众中国通也只好苦笑。 尼克松回到美国,这幅字被当成宝贝收藏。他的幕僚和情报机构围着这十二字研究了好些年,翻词典、查典故、问专家,始终没能得出统一答案。更别说毛泽东生前从未公开解释这幅字的真正含义。 罗斯·特里尔给出了一个比较流传广的解读。 他说“老叟坐凳”是毛泽东在嘲讽美国,老态龙钟却还自以为是;“嫦娥奔月”指中国发射东方红一号,象征科技崛起;“走马观花”嘛,就是直接批评尼克松的这次访问太表面、太浮光掠影。 但这个解释其实挺美式的,逻辑讲得通,可总感觉少点毛泽东那种拐着弯说话的味道。 也有人从另一个角度解读。 比如说,“老叟”可能并不是指美国,而是毛泽东自己。那一年他已经79岁,自称“老头”一点不奇怪。毛的风格就是这样,擅长自嘲,拿自己的年纪和形象开玩笑,是一种特殊的姿态。 他写“坐凳”,可能是在说自己稳坐江山、处事不惊。 “嫦娥奔月”这个成语,用在1972年,确实耐人寻味。东方红一号已经发射,但那时还属于国家机密,不太可能作为公开话题。更大的可能是,毛泽东用的是一种文化类比——中国早有嫦娥奔月的传说,西方搞登月,中国人早在神话里就上去了。这话听着像打趣,背后却透着一点文化自信:“你刚登月?我们几千年前就在神话里讲这事儿了。” 最后那个“走马观花”,看上去是句轻描淡写的评价,意思不深看不透。但别忘了,这是毛泽东对来访者留的一句尾话。他知道尼克松这次访华时间紧、行程满,对中国了解不深,所以用这个成语点到为止。既是提醒,也是暗示:中国的门是开了,但你还没看懂。 这十二字,不论你从哪个角度解,都像在走迷宫,每个出口都通得过去,却始终不知道毛泽东原本打算让谁先走出去。 他习惯用诗化的语言说话,越是关键场合,越要藏锋不露。 这不光是个人风格,更是一种政治策略,因为不说透,就永远有人想弄明白。

1 阅读:3733

评论列表

曹力

曹力

24
2025-08-08 10:44

这幅墨宝真收藏在尼可松家中可是无价之宝,尼克松这辈子值了,成就了尼克松,他的后人也发财了。

君临天下

君临天下

12
2025-08-08 11:10

伟人真迹,如若回归故土,想必价值连城

what style?

what style?

9
2025-08-08 11:00

三个成语,都是对付苏联的心态和措施

阿恴

阿恴

2025-08-08 22:10

只看懂走马观花,前面两成语是啥?[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