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贸易顺差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了,但外贸企业却还一批又一批地倒闭?这么说吧,大量外贸企业倒闭,实际上正是我们正在把西方的工业挤出市场的证明。 先说说这贸易顺差咋来的,现在中国出口的东西,跟20年前真不是一个档次了,以前靠卖袜子、玩具、塑料盆,赚点辛苦钱,现在可不一样。 2024年前三季度,光机电产品就占了出口的六成,高端装备更是猛涨了四成多,高端装备比如全球最大的生产储卸油平台,一台就值100多亿,排水量顶5艘航母,这东西出口一单,能抵过去几万个集装箱的毛绒玩具。 这还不算完,咱的新能源车、光伏板、锂电池,号称“新三样”,直接把德国的机械、日本的汽车市场啃得七零八落。 举个例子,德国的光伏企业本来在欧洲混得风生水起,可中国的光伏组件效率硬是干到27%以上,成本还低,人家生产线直接停工,忙着升级改造都来不及。 这就是顺差的含金量,赚的每一分钱背后,都是技术和实力的硬仗。 可战场上哪有人人当将军的道理?顺差是大盘子里的钱,不代表每个企业都能分到一口汤。 那些倒闭的外贸企业,多半是产业链里夹在中间的“搬运工”,就是没技术、没品牌,靠着低价接单,帮外国超市贴个牌子,赚点差价。 比如东莞那些玩具厂,前几年给美国沃尔玛做圣诞老人玩偶,日子过得还行,可美国一加关税,订单哗啦啦少了三成,厂子立马就撑不住了。 这种企业就像河里的小鱼虾,水一涨还能游两下,水一退,立马翻白肚皮。反过来,你看那些活得好的企业,个个都是狠角色。 比如光伏圈的隆基、通威,不仅技术吊打同行,还直接把战场开到全球,中东的高温沙漠里,咱的电池发电效率比别人高9个多点,美国客户二话不说就把德国的订单取消了,这就是差距,活下来的,都是能打硬仗的猛将。 更牛的是,中国企业现在不光会打仗,还会定规矩,过去西方说啥是啥,咱们跟在后面跑,现在咱自己站上了裁判席。 拿新能源车来说,中国车企跑到东南亚建厂,用当地的电池和供应链,成本比欧洲低40%,直接把大众、丰田的海外工厂逼得关门大吉。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也扛不住了,他们的聚丙烯生产线,因为咱的价格低30%,已经关了三条。 你说这算不算把西方工业挤出市场?还有更绝的,东莞有家厂子直接把生产线搬到墨西哥,虽然运货成本高了点,但产品贴上“墨西哥制造”的标签,照样卖进美国超市,西方的关税壁垒瞬间成了摆设,这种玩法,简直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翻版,硬生生把对手逼到墙角。 那你可能会问,既然这么厉害,为啥还有企业倒下?其实道理很简单,大浪淘沙,总得有人被拍在沙滩上,产业升级就跟森林着火一样,烧掉的是干柴枯草,留下的是参天大树。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64家上市公司里,40家都在亏钱,可隆基、通威这种龙头却越做越大。 因为倒下的那些,要么技术老旧,要么脑子转不过弯,比如东莞有家玩具厂,到现在还用2019年的模具做产品,市场早就不认了,不倒才怪。 而活下来的企业,早就不拼价格了,直接拼技术拼布局。就像某家企业的HIBC电池,在沙漠里发电效率高得离谱,客户一看,立马把德国货踢出局。 这种淘汰赛,不光在国内上演,连国外都看得清清楚楚,德国机械制造业的头头都公开说,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已经让他们招架不住了。 再说个有意思的事,美国本来想用关税保护自己,结果反而逼着中国企业跑得更快。 生产线搬到墨西哥、越南,照样卖到美国去,这不就是把西方的工业防线撕开一道口子吗?倒闭的企业,其实是这场大战里的“炮灰”,他们倒下,换来的是中国制造在全球舞台上站得更稳。 就像英国当年搞工业革命,手工织布的作坊全砸了,可最后成了“世界工厂”。 咱现在走的也是这条路,低端产能清出去,高端制造冲上来,那些倒掉的小厂,其实是给大国崛起铺了条路。 说白了外贸企业倒闭不是坏事,而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倒下的都是市场挑剩下的弱者,留下来的才是能带着中国冲向“制造强国”的主力军,这波淘汰赛,就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杀出一条血路的证明。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今年我国贸易顺差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
为什么我们的贸易顺差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了,但外贸企业却还一批又一批地倒闭?这么说
燕纸
2025-08-07 19:36: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