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不改来看病也浪费钱。讲讲看诊趣事:上个星期来了一位打扮时髦的年轻妈妈,牵着一

飞翔说健康 2025-08-07 14:32:50

习惯不改来看病也浪费钱。

讲讲看诊趣事:上个星期来了一位打扮时髦的年轻妈妈,牵着一个精神很差的小男孩。孩子妈说,孩子挑食得厉害,瘦得像豆芽菜,一阵风就能放倒,三天两头感冒咳嗽。

​我让孩子张嘴伸舌头看看,那舌苔厚的,白白腻腻一层,像覆了层毛毡,典型的脾胃虚寒、运化无力。这症状明摆着是嘴惹的祸。再细问两句,果不其然:蛋糕薯片不离口,牛奶当水灌,天一热冰淇淋、冰可乐能连灌三根。

我心里叹了口气,开口叮嘱她:“从现在起,牛奶、所有零食冷饮,全都得停!一口都不能碰了!脾胃太寒了,得先温养调理。”

​“哦,好的好的,医生。”妈妈立刻点头,那答应得叫一个干脆利落。然后她转身,用一种哄小宝宝似的、带着点撒娇意味的语调对孩子说:“宝贝,听见没?医生说了,以后不能吃零食啦,你最喜欢的冰淇淋也不能吃了哟~”孩子根本不听啊,当妈没有管得住。我一看这腔调,得,全是表面功夫。我看着没忍住,看不得孩子这个情况继续加重,于是嗓门就大了点:“他不吃?他能管住嘴才怪!关键在你啊!你不买、家里不存,他能翻出花来?”

​孩子妈一听,眉毛就竖起来了,理由张口就来:“哎呀医生,现在大人吃零食都戒不掉呢!何况小孩?家里总归是有一些的嘛,他自己会去翻柜子拿的,我哪看得住时时刻刻呀!”

我说了一句:“那你把柜子锁上啊!把那些东西藏起来啊!口腹之欲你都给他管不住,忌不了这入口的东西,你还带他来看什么病?做家长的要狠下心才行的,意识到这个会伤害孩子,我这处方不是仙丹,你得遵医嘱才是良药的引子!

孩子妈脸拉得老长,“哼”了一声,气呼呼地扯着孩子就走。哎!又一个不把医嘱当回事的。我也有心无力,只能无奈看下一个患者……

​这类场景,真是屡见不鲜。有的家长是一脸无辜:“医生说不能吃,可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心疼啊,偷偷就给塞了……” 还有的家长更逗,带着孩子刚从我诊室出来,转身就在门诊大厅的自动售货机给孩子买了瓶冰红茶解渴,被我“当场捉获”,那个尴尬的啊。也有“聪明”的家长,开药回去吃得挺认真,可药刚咽下去,转身“安慰性”地塞颗巧克力奖励孩子的“勇敢吃药”。有时候真的很无奈!这脾胃哪能受得了这冰火两重天?

​我常说,看这类脾胃弱、爱生病的孩子,处方顶多占五成功力,剩下五成,全看家长的“执行力”尤其是对孩子这张嘴的管控力度!

零食损脾阳: 尤其是冷饮、甜腻点心、油炸膨化食品,以及过量水果牛奶(很多孩子是当水喝的),寒凉粘腻最伤脾胃阳气。脾胃一伤,气血生化不足,正气虚弱,自然容易生病。就像你想暖热一个屋子(身体),一边点着火(吃药),一边开着大门窗灌冷风(吃冰激凌),火再旺也暖不了!

积食是万病之源: 零食不断,正餐自然不好好吃。食物在肚子里堆着,消化不了,就成了“积滞”。积久生热(发烧、扁桃体发炎、便秘)、生痰(咳嗽不断)、影响睡眠、磨牙、口臭……病就这么一波波来了。

你在给孩子吃健脾胃、温中祛寒的药(比如理中汤、四君子汤之类加味),转头一包薯片下去,辛燥之气把刚补进去的一点温热之气全冲散了;或者一碗寒凉水果下肚,把温药的效果抵消大半,这药不等于白吃了?

中医小儿推拿[举手][举手][举手][给力][给力][给力][给力][good][good][good]

​对于舌苔厚腻、积食明显的,常用些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鸡内金之类消食导滞。

脾胃虚寒明显的,党参、白术、茯苓、炒薏苡仁、干姜、砂仁是常用之品,重在温中健脾益气。

有虚汗、反复感冒的,可考虑玉屏风散打底,固护卫气。

中成药方面,保和芄、小儿醒脾养儿颗粒、芪斛楂颗粒等也是常用,但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选择。

​“孩子的毛病,七分靠养三分靠药”。这“养”的第一关,就是守住孩子的口腹之欲。

0 阅读:77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