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莫秀英因不能生育被丈夫驱逐,为谋生不得不在花楼卖唱为生,没想到一个国

冰希祖宗 2025-08-07 13:28:51

1917年,莫秀英因不能生育被丈夫驱逐,为谋生不得不在花楼卖唱为生,没想到一个国民党军官却坚持要娶她为妻,而娶她的原因竟是因她肚脐上有颗朱砂痣。

二十世纪初的广东乡间,有个叫莫秀英的姑娘摊上了苦命事。

她生在穷人家,爹娘为了几块银元彩礼,硬是把她嫁给了邻村一户人家。

这姑娘过门后手脚勤快,伺候公婆比亲闺女还上心,可就是肚子不争气。

婆婆天天扯着嗓子在院子里数落:"养只母鸡还知道下蛋呢!"丈夫耳朵根子软,听着老娘唠叨就坐不住。

那天早上露水还没干透,丈夫攥着张皱巴巴的休书往莫秀英跟前一杵。

莫秀英眼泪啪嗒啪嗒砸在休书上,收拾个小包袱就出了门。

娘家嫌丢人不让进,她只得跟着逃荒的人群往城里走,最后在茂名城的烟花巷落了脚。

谁能想到,这个被婆家扫地出门的女人,日后竟成了改变岭南政局的关键人物。

要说莫秀英在花楼的日子,那可真是黄连水里泡着过。

她不会喝酒划拳,就靠副清亮的嗓子唱小曲儿。

那年头兵荒马乱的,来寻欢作乐的尽是些歪瓜裂枣的丘八爷。

直到1918年春天,有个穿灰布军装的年轻人往她跟前一坐,这场面就透着蹊跷。

这年轻人叫陈济棠,当时在粤军里当个小排长。

要说他当兵可不是图威风,实在是读书没读出个名堂。

他六岁进私塾,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可考了十几年连个秀才都没混上。

眼看着家里揭不开锅,这才咬牙投了军。

哪知道军营里比考场还糟心,当官的天天忙着捞钱,当兵的抽大烟逛窑子,他这种正经人反倒成了另类。

那天陈济棠心里憋屈,揣着半个月军饷进了花楼。

莫秀英抱着月琴刚唱完段《雨打芭蕉》,抬头就对上双清亮的眼睛。

这军官不吵不闹,安安静静听她唱完三支曲子,末了还站起来作了个揖。

莫秀英心里咯噔一下,这礼数周全的架势,倒像是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要说缘分这事真说不清。陈济棠连着三天来听曲儿,第四天突然说要娶她。

莫秀英当他是玩笑话,谁知这愣头青当真捧着聘礼来了。

洞房花烛夜,陈济棠盯着媳妇肚脐眼上那颗朱砂痣直乐:"老辈人说这是凤凰落巢的福相,我陈济棠要转运喽!"

说来也怪,自打娶了莫秀英,陈济棠在军中的日子真就顺当起来。

他原本最看不惯贪污受贿,可媳妇教他:"水至清则无鱼,该打点的门路得打点。"

他原先见着上司就犯倔,媳妇劝他:"弯得下腰的竹子才长得高。"

更绝的是,莫秀英虽然大字不识几个,看人看事却准得很。

有回陈济棠的顶头上司来家里吃饭,莫秀英私底下说:"这人印堂发黑,怕是长不了。"

果不其然,不出仨月那长官就栽在了派系斗争里。

陈济棠的官运像是坐了窜天猴,十年光景从个管三十来号人的排长,蹿成了统领十万大军的军长。

要说这里头没点玄乎事儿,当年那些同僚都不信邪。

有回剿匪得了胜仗,上头赏下来二十根金条,陈济棠转手就交给媳妇盖了栋小洋楼。

同僚笑话他怕老婆,他梗着脖子回嘴:"我媳妇是凤凰命,你们懂个什么!"

莫秀英当家后还真显出本事,她不许丈夫往家里招那些花枝招展的姨太太,倒是三天两头往乡下跑,带着妇孺们开织布厂、办识字班。

有年广东闹饥荒,她把自己陪嫁的首饰当了,在城门口支起十八口大锅熬粥。

老百姓都说陈军长娶的不是媳妇,是尊活菩萨。

不过最让人称奇的还得说1931年那档子事,当时陈济棠跟着汪精卫反蒋,眼瞅着要动真格的。

莫秀英连夜从老家赶来,当着十几个军官的面扯开话匣子:"老蒋是棵百年老树,你们这些柴刀砍得动?"

后来陈济棠果然没跟着掺和,反倒借着这个由头跟南京政府讨价还价,愣是给自己要来个"南天王"的名头。

要说这对夫妻的默契,连他们家的厨子都能说上三天三夜。

陈济棠在前头带兵,莫秀英就在后头搞建设。

珠江上的海珠桥、西村的水泥厂,这些现在看着平常的物件,当年可都是莫秀英盯着建起来的。

有回英国领事夫人来喝茶,看见莫秀英手指头缠着纱布,问起来才知道她亲自去工地搬砖头划破了手。

可惜好景不长,抗战爆发后陈济棠的部队调去北边打仗,莫秀英留在广东主持后方。

日本人打过来那年,她组织妇女们给前线缝棉衣,自己三天三夜没合眼。

后来听说丈夫在前线吃了败仗,她愣是没掉一滴眼泪,转头把家里的积蓄全捐给了伤兵医院。

要说这女人这辈子,真应了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当年被休弃时哭得死去活来,哪想到后来能活出这番光景。

她肚脐上那颗朱砂痣,倒成了岭南百姓嘴里的传奇。

直到现在,茂名乡下有些老人还会指着陈家老宅说:"瞧见没?凤凰落过的地方,草窝都能变金窝。"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冰希祖宗

冰希祖宗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