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卫立煌在香港闲逛,听到有人说:“这不是卫立煌吗?”卫立煌神色一变,对

历史探花 2025-08-07 09:41:35

1950年,卫立煌在香港闲逛,听到有人说:“这不是卫立煌吗?”卫立煌神色一变,对家人说:“不要回头,回头反而会被人家认清了!”

1937年10月,山西忻口战场硝烟弥漫,国民党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正面临着抗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日军板垣师团凭借空中优势连日轰炸,中国守军伤亡惨重,就在战局最胶着的时刻,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阳明堡机场遭到夜袭,日军战机损失惨重。

执行这次奇袭任务的是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陈锡联率领突击队摸黑潜入机场,用手榴弹和燃烧瓶摧毁了大量日机,这次行动虽然付出了包括营长赵崇德在内30多名战士的生命,但彻底瓦解了日军的空中优势。

卫立煌得知消息后大喜过望,他深知没有八路军的这次行动,忻口防线早就守不住了,尽管当时国共两党刚刚开始合作,彼此间仍有隔阂,但卫立煌还是主动向蒋介石申请为八路军请功。

最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破天荒地奖励了八路军2万银元,这是整个抗战初期,八路军唯一一次获得国民党政府的现金奖励。这笔钱对当时装备简陋的八路军来说,意义重大。

这次合作让卫立煌对共产党军队刮目相看,1938年,他专程前往延安访问,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深入交谈,毛泽东对这位国民党将领的抗日态度表示赞赏,双方就继续合作抗日达成共识。

回到驻地后,卫立煌做了一个让蒋介石大为光火的决定:他私自调拨了100万发子弹和大量手榴弹给八路军,蒋介石得知后大发雷霆,质问他为什么擅自动用军械,卫立煌的回答很直接:“子弹不打日本人,难道留着生锈吗?”

这种“亲共”倾向让卫立煌在国民党内部备受争议,一些人开始称他为“红色将军”,认为他与共产党走得太近,1941年中条山战役失败后,卫立煌因为拒绝执行反共命令被撤职。

1943年,蒋介石让卫立煌复出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但这次是把他派到了遥远的滇缅战场,在那里,卫立煌指挥远征军在松山、腾冲等地与日军血战,打通了滇缅公路,取得了抗战后期重要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内战很快爆发,卫立煌一开始选择避居海外,不愿意参与内战。但1948年东北战局恶化,蒋介石强令他回国接任东北“剿总”司令。

到任后的卫立煌却让蒋介石大失所望,面对蒋介石一再下达的出击命令,卫立煌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托。他认为野战必败,坚持固守沈阳,当蒋介石三令五申要求驰援锦州时,卫立煌依然按兵不动。

这种“消极抗命”最终导致了锦州失守,整个东北战局彻底崩盘,蒋介石怒不可遏,认定卫立煌已经“通共”,立即将他撤职并软禁在南京。

讽刺的是中共公布的“战犯名单”中,卫立煌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份名单反而帮他洗脱了“通共”嫌疑,特务们放松了对他的监视。1949年,卫立煌趁机逃往香港。

在香港期间,卫立煌致电毛泽东,请求保护他在合肥的老宅,毛泽东立即下令当地政府妥善保护卫家财产,这个细节让卫立煌很感动,他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情义。

1955年,卫立煌从香港回到大陆,毛泽东、朱德等六位元帅亲自设宴为他接风,场面相当隆重。卫立煌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享受很高的政治待遇。

周恩来曾经这样评价卫立煌:“他是国民党中少数真心抗日的将领。”而卫立煌晚年也多次表示:“共产党人重情义,我当年给八路军的那些子弹,他们一直记得。”

卫立煌早年以“剿共”起家,曾因攻破红军根据地而被蒋介石特设“立煌县”嘉奖,但抗战爆发后,民族大义让他放下了政治成见。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卫立煌选择与共产党合作抗日,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智慧,虽然这种选择让他在国民党内备受质疑,但历史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东北战场上的“消极抗命”也体现了他的另一面,作为职业军人,卫立煌深知继续内战只会消耗国力,让外敌得利,与其明知必败还要硬打,不如保存实力等待时机。

1960年,卫立煌在北京病逝,毛泽东亲自为他题写挽联:“抗日有功,不愧为民族英雄。”这是对这位争议将领一生最好的总结。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历史探花

历史探花

感受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