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股息红利股出现了短期退潮的现象,典型的个股如中国移动、长江电力等在分红除息后,股价短线下跌了10%左右,还有不少银行股在分红除息后短线也进入了调整。
高股息红利股股价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这在今年的行情中还是难得一见的。像中国移动、长江电力以及工商银行等股票,因为是白马蓝筹股,同时又是高股息红利股,所以在今年的行情中一直都受到国家队资金、以及以ETF基金为代表的公募基金及各路机构投资者的追捧。所以在今年3月以来的行情中,基本上是走单边上涨的走势,虽然这期间也有回调,但回调的幅度都很小。
那么,为什么高股息红利股近期却出现了暂时的退潮现象呢?或者说,高股息红利股在分红后股价下跌说明了什么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市场各方思考的问题。本人以为,此举至少说明了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高股息红利股出现短期退潮现象表明,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虽然高股息红利股一直是国家队资金以及许多机构投资者的手中宝,但这些股票同样也会有股价回落的时候。所以,即便是高股息的红利股,投资者买进这类股票也需要有风险意识,也要注意买入股票的时机。而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买进高股息红利股,相反,对于高股息红利股同样需要采取低吸的操作手法。否则,投资者如果追高买进高股息红利股的话,就有可能在股价回调时蒙受损失。如当下,有的高股息红利股股价短线下跌了10%左右,这种损失对于投资者来说,当然需要尽量回避,而不应去主动承担。虽然不排除这些股票的价格日后还会重返高位,但投资者如果此时低吸的话,一旦股价重返高位,这就意味着投资者可获利10%以上,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高股息红利股出现短期退潮现象表明,市场对高股息红利股的追捧,同样属于市场炒作行为,炒的就是“现金分红概念”。在现金分红之前,因为高股息红利股“含权”,也即含有现金分红的权利,所以市场炒高高股息红利股。而一旦正式实施了现金分红,这也意味着利好兑现,股票在当下不再拥有现金分红的权利,所以前期获利的投资者借机减磅,落袋为安,从而导致股价下跌。这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波炒作。所以,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参与现金分红概念股的炒作,还是应该以赚取市场差价为主,以赚取现金分红为辅。一旦个股股价在现金分红前有了较大的涨幅,不建议投资者参与现金分红,避免现金分红后股价出现回调的走势,这将会让投资者因为参与现金分红而蒙受损失。
其三,高股息红利股出现短期退潮现象表明,现金分红对于投资者的回报意义还需要客观看待。现金分红一直被视为是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所以管理层一直都在强调上市公司要重视现金分红,甚至鼓励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以此来提高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者的回报。
不可否认,现金分红确实是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但投资者如何得到这份投资回报却是一个技术活。如果盲目地等待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不一定能够拿到投资回报,相反还有可能拿到投资损失。
以长江电力为例,其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17日,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7.33元(含税)。实际上,因为即将实施现金分红的缘故,该股提前两天就出现了股价回调的走势,从7月15日开始,股价就出现了下跌。而7月14日,长江电力的收盘价为30.61元/股。所以,投资者如果是为了得到现金分红而持有该股票的话,那么从7月15日到7月31日,长江电力的股价就从30.61元下跌到27.84元,每股下跌2.77元,跌幅达到9.05%,而投资者分红得到的金额每股只有0.733元,远远弥补不了股价下跌所带来的损失。但投资者如果不参与现金分红,在股权登记日前卖出了长江电力股票,投资者就不会蒙受这笔损失。如果投资者是在之前逢低买进长江电力股票,又在股权登记日之前卖出了股票,那么投资者就可能赚到一笔差价收益。
可见,同样是面对上市公司以现金分红方式给予投资者的回报,有人可能会蒙受损失,有人会因此赚取一笔收益。所以,这是一个技术活。因此,面对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投资者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是投资回报,也不能简单地否定现金分红对回报投资者的意义,关键是投资者要练好技术,知道什么时候要敢于领取这笔回报,什么时候又要学会放弃这笔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