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其实被历史低估了,他发现匈奴的巨大弱点:战略机动性差匈奴人骑着马打仗,看着风驰电掣,有个死穴。他们带着牛羊帐篷,整个部落跟着水草走,看似灵活,实则拖家带口。汉军以前总追着匈奴的骑兵跑,往往被绕得晕头转向。霍去病不这么干,他专找匈奴的老巢下手。 第一次出征,他才十七岁,带着八百轻骑,没按常理出牌。别人都往水草丰茂的地方追,他偏往大漠深处钻。十七岁!这个年纪,大多数人还在学堂懵懂,为些青春小事烦恼。霍去病呢?八百轻骑,几匹战马,一头就扎进了连飞鸟都胆寒的瀚海戈壁。那不是冒险,是拿命在赌!狂风卷着砂石能刮掉一层脸皮,水源难寻,喉咙里像塞了把火炭,走错一步,茫茫大漠就是吞噬一切的坟墓。长安城里的宿将们,怕是捻着胡子直叹气:不知天高地厚的娃娃,胡闹!匈奴斥候看见了,八成也嗤笑:汉军饿疯了?跑这鬼地方送死? 可霍去病那双眼睛,毒得很。他像盯紧猎物的苍鹰,看到的不是表象,是匈奴跳动的心脏——那维系整个部族生存的脆弱根基。那些慢悠悠跟着水草挪动的帐篷、咩咩叫的羊群、步履蹒跚的老人、抱着孩子的妇人……这哪里是随军辎重?分明是拴在匈奴“快马”四条腿上的千斤巨石!你骑兵跑得欢?行,你跑你的。我不跟你赛马,我掏你的窝! 闭上眼,想象那震撼的一幕:黄沙尽头,匈奴部落正按部就班地迁徙。精壮男人或许在远方劫掠或巡逻,营地里炊烟袅袅,一片日常景象。突然,死寂的地平线被撕裂!八百汉骑,裹挟着塞外的风沙与刺骨的杀气,如同神兵天降,毫无征兆地出现在惊慌失措的部落面前。营地里瞬间炸开了锅!毡帐燃起冲天大火,浓烟滚滚;受惊的牛羊像没头苍蝇般乱窜;毫无抵抗之力的老幼妇孺哭喊声撕心裂肺。什么来去如风的机动性?什么弯弓射雕的本事?在老巢被端掉的刹那,全都成了泡影。这哪里是打败一支军队?这是把整个部落的魂儿抽走了,把赖以存续的根子给刨了! 舅舅卫青打仗,像一柄厚重的开山斧,堂堂正正压过去,逼你硬碰硬,胜了也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霍去病呢?他更像一把淬毒的匕首,玩的是“断粮道、毁根基”的绝户计!漠南奇袭,河西走廊那两次雷霆万钧的狂飙突进……哪一次不是像长了眼睛一样,精准地捅进匈奴最柔软、最无法承受的腹心之地?他追求的不是击溃,是彻底的歼灭,是让你“亡国灭种”的恐惧!让那些曾经肆意驰骋的匈奴勇士第一次尝到什么叫“家破人亡”,什么叫“无处可逃”。你马快?好啊,跑吧!跑得越快,离你那在火海里哭嚎的亲人就越远。这种深入骨髓的绝望和打击,比在战场上砍翻十万骑兵还要致命百倍! 史书常把他与卫青并列,但霍去病这份独到的战略眼光和雷霆万钧的执行力,是划破时代的孤光。他如同一道撕裂长空的闪电,用相对极小的代价(想想汉初动辄数十万大军的消耗),为帝国劈出了西北边疆几十年的太平。天不假年,二十四岁将星陨落,留下千古遗恨。但他留下的战争艺术精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专挑你最不能承受的地方下死手,彻底改写了汉匈战争的剧本。从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冠军侯”这三个字,是用匈奴王庭的祭天金人和无数部落的哀嚎,熔铸成的战争史上不朽的图腾。这哪里是被低估?是凡俗的尺度,根本丈量不了他思维的锋芒。 看看我们当下遇到的难题,有时候是不是也像那被匈奴骑兵牵着鼻子走的汉军?只盯着对手表面的“快”和“强”,追得自己气喘吁吁、疲惫不堪?霍去病用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警示我们:撕开浮华的伪装,沉下心去,找到支撑对手庞然大物真正的那根“帐篷支柱”——那个看似笨重却关乎生死存亡的核心点。然后,集结你所有的智慧和力量,快!准!狠!——彻底砸碎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宋朝被蒙古灭亡,是宋朝根本就不发展骑兵,还重文轻武,宁可被外族灭亡,也要巩固自己皇权
用户10xxx04
史书作者明显带有偏见,败军之将单独立传!击溃匈奴建功立业的2个万户侯确是二人合传!
用户15xxx79 回复 08-07 15:29
因为门户之见,没人可以摆脱时代的局限
夜店人称小时工
撵狼跑不如掏狼窝
财来自有方之星汉灿烂
苍天再给霍去病五十年。。。大汉雄风万里扬
仕人 回复 08-07 13:06
十年就够了[哭哭]
捧谁不是捧呢
你以为就霍去病发现了你说的这一点?文,景帝不知道?卫青,李广甚至程不识不知道?没砭低霍去病意思,但他统领的是举三代之力才铸就的唯一的一支全骑兵部队!李陵,李广个人武力会低于霍去病?在草原用步兵对抗匈奴骑兵,你让霍去病试试?能活着回来都算他本事!
用户95xxx51 回复 08-07 15:09
霍去病第一次出击就带了800骑兵,他舅舅叫他去侦查,结果楞是待着这些病深入敌后把老窝端了。换个老将谁都不敢这么冒险。
烟山影 回复 08-07 15:20
李广无谋李陵贪功
equine
霍少有不为人知的独到之处,历史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