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就给我 500 块,资助不起装什么孙子!”2006 年,一则来自贫困大学生的怒斥在网上炸了锅,矛头直指当红女星孙俪。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个叫向海清的年轻人在写给记者的长信里,还掷出一句狠话:“难道在那些有钱人看来,我还不如一条狗吗?” 彼时孙俪刚凭《玉观音》走红,正是事业扶摇直上的关键期。这封六千多字的控诉信像颗炸弹,瞬间把她钉在了 “沽名钓誉”“伪善” 的耻辱柱上。 媒体蜂拥而上,“明星诈捐”“富人刻薄贫困生” 的标题铺天盖地,不明真相的网友骂声一片,她的演艺生涯几乎被这突如其来的风暴掀翻。 没人能想到,这场风波的起点,本是个暖心的故事。2001 年,电视台拍了部叫《希望在山村》的纪录片,镜头里的向海清让无数观众揪心。 父亲早逝,母亲哮喘缠身,他一边啃着干硬的馒头上课,一边利用课间去工地搬砖,攒下的钱全用来给母亲买药。 彼时刚出道的孙俪也是单亲家庭长大,看着屏幕里那个和自己一样早早扛起生活重担的少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妈,咱帮帮他吧。” 孙俪跟母亲邓女士商量时,自己刚拍完《玉观音》,手里的积蓄并不多。 但从 2002 年起,邓女士开始以个人名义给向海清寄钱,每月 500 块,雷打不动。 除了钱,还有治哮喘的药、崭新的习题册,孙俪拍戏间隙写的鼓励信也常夹杂其中。 “孙妈妈的信我都攒着,等将来出息了,一定好好报答。” 向海清的回信总是写得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满是感激。 转折发生在向海清考上大学后。第一次高考落榜时,邓女士还安慰他 “再来一年,我们支持你”。 第二年他考上上海的大学,邓女士特意建议他报这里,“我们在上海,有难处好照应”。 报到那天,向海清在火车站见到了来接他的邓女士和孙俪,才知道默默资助自己的竟是大明星。 孙俪带他买了新衣服、新手机,塞给他 500 块现金,笑着说:“在上海好好读书,缺钱就跟我们说。” 这句话,成了矛盾的导火索。在繁华的大上海,向海清觉得 500 块生活费远远不够。 他第一次开口要钱时,邓女士没多想就给了;第二次他说 “当班干部电话费太高,吃饭都不够了”,邓女士劝他 “先专心学业,别太分心”。 可后来他要钱的频率越来越高,理由也越来越离谱 —— 今天说要给同学买礼物,明天说要参加社团聚餐。 “你这样频繁要钱,真不如我养的狗懂事。” 邓女士终于忍不住发了火,随后停了资助。 这话彻底点燃了向海清的不满,他转头就给当年拍纪录片的记者邱朝举写了那封长信,字里行间全是对孙俪母女的抱怨。 邱朝举把信发在博客上时,特意隐去了姓名,可网友顺着 “上海明星”“贫困大学生” 的线索一扒,很快就锁定了孙俪。 媒体哪肯放过这样的猛料?“孙俪资助一年就翻脸”“贫困生被明星羞辱” 的报道铺天盖地。 任凭孙俪怎么解释 “他的学校免了学费,还有助学金”,都被淹没在骂声里。 直到更多细节被扒出来,舆论才开始反转。学校老师说,向海清不仅学费全免,每年还有 6000 块助学金,加上每月 300 块的助教补贴。 算上孙俪给的 500 块,他每月能拿到 1300 块 —— 要知道 2006 年上海大学生平均生活费也就 800 块。 更让人意外的是,同学反映,向海清从没提过学校的补助,身上常穿名牌球鞋,还曾花 200 块请女朋友吃饭,跟人聊天时总炫耀 “我认识孙俪,她经常给我钱”。 “这哪是资助,分明是把人当自动提款机了。” 邱朝举后来提起这事,语气里满是无奈。 更让人不齿的是,向海清被拒后还放话:“不给我一百万,我就让她在娱乐圈混不下去。” 这场风波后,孙俪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再直接资助个人。她后来做公益,大多通过基金会,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距离。 有网友说 “好人难做”,也有人感慨 “善良得带点锋芒”。 其实像向海清这样的终究是少数。更多被资助的孩子会记得那份善意: 有人毕业后每年给资助人寄家乡的特产,有人努力工作后也加入了资助贫困生的队伍。 他们懂得,别人的善意不是理所当然,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真正握住改变命运的手。 参考来源:央视网——要捐给真正需要的人孙俪:我的善举还会继续
大学生当家教原来这么难
【5点赞】
侦探。。异次
2002年500块,相当于一般人一个月的工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