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2036 年奥运会举办地,有两个国家十分头痛。一个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 中国手里攥着办好奥运的全套本事,却打心底里提不起劲;印度把申办材料翻来覆去改了十版,卯着劲想接下这活儿,可真要动真格,浑身的零件都跟不上趟。这两种拧巴,说到底是两个国家站在不同发展路口的必然选择。 先看中国。不是办不了,是真觉得没必要硬扛。2008 年北京奥运那会儿,全国上下憋着一股劲,想借这事儿让世界看看 “中国能行”。那会儿建鸟巢花的钱,够当时西部五省一年的教育投入;为了保障赛事顺畅,光是地铁新线路就赶工修了 10 条。可现在再问老百姓,“要不要再办一次奥运”,八成的人会挠挠头说 “不如把钱投到社区养老食堂”。 这不是热情减退,是需求变了。2023 年民政部的数据显示,全国 60 岁以上老人占比超 20%,社区养老设施缺口还有 30%;一线城市中小学学位紧张,光是深圳每年就需要新增 200 所学校。这些实打实的民生账,比奥运场馆的灯光秀更让人上心。而且现在的中国,早就不用靠一场运动会证明自己 ——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让全球侧目,新能源汽车占了全球一半的销量,这些硬实力摆在那儿,办不办奥运,国际社会的看法压根不会变。 再看印度,那股子想办的劲儿是真足。总理莫迪在 2025 年的国庆讲话里,特意把 “拿下 2036 奥运” 和 “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并列,当成国家目标。德里街头的广告牌上,泰姬陵旁边画着奥运五环,底下写着 “印度时刻”,看着挺提气。可真要细扒,全是虚火。 就说最基本的场馆。印度申办材料里写着 “新建 12 个场馆”,可现在德里现有的体育场馆,有 7 个连消防验收都没过。2024 年南亚运动会,运动员村的厕所堵了三天没人修,最后斯里兰卡队直接住到了附近酒店。不是不想修,是管事儿的部门太多 —— 建场馆要经过 17 个政府部门审批,光盖章就得跑半年,等流程走完,工期早就拖黄了。 更要命的是钱花不到正地方。印度喊着 “200 亿美元办奥运”,可 2025 年体育预算里,真正给基层训练设施的钱,只够修 50 个标准田径场。他们总想靠奥运 “一步登天”,却忘了体育这事儿得从根儿上养。全国注册运动员才 8 万人,还不如中国一个省的多;教练里有专业资质的不到 30%,很多地方的体校连跨栏架都凑不齐。这种情况下硬要办奥运,就像没学会走路先想跑,摔跟头是迟早的事。 中国的 “不愿”,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从容。知道办奥运带不来多少新增的好处,反而可能挤占民生资源,所以干脆不凑这个热闹。印度的 “没能力”,是发展逻辑拧了劲 —— 总想靠一场盛会跨越式升级,却不肯花功夫补基建、强体系、育人才这些基础课。 国际奥委会其实也看明白这点。2025 年给两国的评估报告里,对中国是 “若申办需重点解决民生资源协调”,对印度则是 “基础能力未达标,建议推迟申办计划”。说白了,奥运这事儿,就像一桌大餐,中国是家里有山珍海味,犯不着非得请人来家里吃;印度是锅碗瓢盆还没备齐,却急着招呼客人,最后只能端出一桌子夹生饭。 这两种头痛,本质上是两个国家对 “国际舞台” 的理解不同。中国早就过了需要舞台证明自己的阶段,印度却还在为抢不到舞台焦虑。等哪天印度不再把奥运当捷径,踏踏实实把体育场馆修到乡镇,把教练请到学校,或许才有资格真正坐上这张桌子。而中国,大概会继续琢磨:与其办奥运,不如把钱花在让老百姓每天都能在社区球场打球上 —— 这比金牌和掌声实在多了。
/对2036年奥运会举办地,有两个国家十分头痛。一个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
竹风吟月
2025-08-06 17:36:32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