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山东高三男孩租不起房,每天走30公里上学,一女子说:“来我家住,不收钱!”男孩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当公务员!6年后,女房东病重,男孩竟辞职回乡亲自照顾!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5年的山东郯城,18岁的朱观景正上高三,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父母靠种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为了上学,他每天摸黑起床,翻山越岭走三十公里去县城。 脚上血泡一个接一个,鞋子都磨破了,高考临近,他渴望能在学校附近租间房,节省点时间,可家里东拼西凑才凑出二百块钱,在县城连个最简陋的小屋都租不起。 一天傍晚,他和同学蹲在街边发愁,兜里钱不够押金,正当他们不知所措时,走过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手里提着刚买的菜。 老太太听明白了他们的处境,轻轻说了句“来我家住,不收钱”,就因为这一句话,朱观景的人生彻底被改变了。 老太太名叫朱文秀,年近七旬,命运多舛,早年丈夫去世,两个儿子也接连离世,家里只剩下她和八岁的孙女琪琪相依为命。 家里日子也不好过,本该靠出租房屋贴补家用,但看到朱观景和他的同学,她没有多问一句,直接把家里空着的厢房腾出来。 那间房间简陋得只用布帘隔着,但打扫得干干净净,朱大娘还特意拿出一床刚晒过的棉被,虽然旧了些,但晒得暖和。 朱文秀家里日子清苦,平时自己啃咸菜馒头,却尽量让两个学生吃上热乎的饭菜,冬天早上,她天还没亮就起来烧火做饭,晚上孩子们复习到深夜,她也不打扰,只是默默在桌上放一碗红糖水。 朱观景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他高烧不退,大娘半夜背着他往卫生所跑,走在雪地里,棉袄湿透了,那年高考,他以郯城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临走前,朱大娘把家里攒了多年的1200元塞给他,那是她为自己养老准备的钱,数钱时手指头都在发抖,朱观景把这笔钱看得比什么都贵重,发誓一定不辜负。 大学四年,他每年寒暑假都回来陪朱大娘,平时省吃俭用,每月都寄点生活费回去,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北京市的一家政府机关工作,成为别人眼中的公务员“铁饭碗”,家里人都为他高兴,以为孩子终于出头了。 2001年年底,朱观景接到了老家的电话,朱大娘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半身不遂,身边只剩十三岁的琪琪照顾,这个消息让他彻夜难眠,他清楚地记得,当年要不是朱大娘,他连高考都考不上。 尽管工作刚刚起步,领导和家人都劝他再三考虑,单位还提出可以申请调动或者请长假,但朱观景没有犹豫,递交了辞职报告,收拾行李返回了老家。 回到家乡后,朱观景开始了长达九年的照顾生活,每天早上,他给朱大娘擦身、翻身、喂药,推着三轮车带她去医院晒太阳,琪琪上学,他一手包办接送,辅导功课。 朱大娘的病情时好时坏,医药费像流水一样花出去,朱观景把自己在北京的积蓄花得一干二净,还欠下了不少外债,最难的时候,他和琪琪一天只吃两顿饭,省下钱给朱大娘买营养品。 村里人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有良心,朱观景从不争辩,只是每天默默忙活,他心里明白,朱大娘当年收留自己,从没嫌弃他穷,如今她年老体弱,他也绝不会嫌弃。 有人背后说他图老太太那两间破屋,他听见了,也只是笑笑,照样做饭喂药,从没半句怨言。 九年后,朱大娘的身体逐渐稳定了,琪琪也已经长大,能独立照顾奶奶,朱观景觉得自己可以重新开始了,他白天在县里打工挣钱,晚上挑灯夜读,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在职研究生。 后来他参加公务员考试,特意选择了离家近的岗位,进了临沂市法制办工作,踏实干事,兢兢业业。 几年后,他与一位女教师相识成家,朱大娘也参加了他们的婚礼,满脸笑意,朱大娘临终前,他跪在床前,磕了三个头,就像当年离家求学时那样。 葬礼那天,整个村子的人都来了,大家都说,这孩子比亲孙子还孝顺,朱观景在墓碑上刻下八个字:“恩重如山,情深似海。” 他从不觉得自己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他说,人活一辈子,有些账,是不能用计算器算的。 这句话,成了后来无数人津津乐道的“金句”,被很多人传颂,朱观景的故事,也悄悄改变了周围人的心态,村里人开始互帮互助,谁家有了难处,总有人愿意搭把手。 这世上,总有人在你最无助的时候伸出一只手,而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你是否也能像朱观景一样,选择去回报这份恩情。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央广网——临沂男子辞职九年照顾生病房东大娘,读高中时曾借宿一年
1995年,山东高三男孩租不起房,每天走30公里上学,一女子说:“来我家住,不收
如梦菲记
2025-08-06 17:19: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