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7月22日,广西防城港一条小路上,李先生在会车时与一辆奔驰相遇,结果奔驰车主侯女士直接下车拿出了一张“执法证”,气势汹汹的要求李先生倒车,让她先过,还扬言知道李先生家地址,李先生到警局报案,结果侯女士被行拘五日,可侯女士为什么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嚣张? (信源:潇湘晨报——刑拘5日!广西防城港奔驰“亮证姐”被处罚,曾因会车问题亮证威胁对方让路) 一粒投入湖中的石子,有时能激起远超所有人想象的涟漪。这个故事的开端,不过是7月22日广西防城港一条乡间窄路上的一次寻常会车。 一边是李某某的哈弗SUV,另一边则是侯某某的黑色奔驰。狭路相逢,双方都无意退让。 然而,当侯某某从车内拿出疑似官方证件晃了晃,而她的同车人还准确说出李某某的姓氏和住址时,这场普通的会车纠纷瞬间被注入了“特权”与“威胁”的火药味。 感到被身份“碾压”的李某某咽不下这口气,7月24日,他带着行车记录仪视频走进江山边境派出所,希望警方调查对方是否公职人员滥用职权或冒充。 民警查看视频后,因现场无肢体冲突、无财物损失,按规范将此事判定为“一般纠纷”,建议双方自行协商。 然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为李某某带来流量与支持时,也伤害了事件另一方并最终反噬他自己。 7月31日晚,陷入舆论漩涡的奔驰女司机侯某某报警,她从“施压者”变成个人信息曝光后的“受害者”。 车牌号公布后她生活混乱,当晚手机收到11条来自交管12123平台的挪车短信,请求地点遍布全国七个省份,很可能车辆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套牌。 公权力的第二次介入,正是在这样复杂又微妙的情境下展开的。当晚,一名民警和一名辅警陪同侯某某父女前往李某某老家调解,但李某某并不在家。 随后,民警通过李某某母亲的电话联系上了他本人,而这通大约六分钟的电话,却成为了引爆第二轮舆论风暴的核心。关于通话内容,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官方通报称,民警在电话中告知李某某,其发布视频的行为涉嫌民事侵权,并转达了侯某某要求删除视频和道歉的诉求。可是在李某某后来的自述中,这通电话听起来却是赤裸裸的威胁:“他们叫我妈打电话给我,叫我马上删除网络上的视频,要不然就拘留我。” 一边是“告知与转达”,另一边是“不删就拘留”,如此巨大的差异,让公众的质疑矛头瞬间转向了派出所。民众纷纷猜测,警方是否在“拉偏架”,滥用职权打压维权者? 直到8月3日,一份官方通报为这起一波三折的事件画上句号。 通报指出,经调查,民警出警全程开启执法记录仪,程序合法合规,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但在与李某某通话中“表述不够规范严谨”,已对相关人员批评教育,这或许解释了李某某为何感到威胁。 同时,事件最初的两个谜团解开:亮出的“行政执法证”是侯某某消防员丈夫的,她亮证只为“吓唬”对方;侯某某一方知道李某某信息,是因侯某某父亲与李家是未出五服的邻村表亲。 至此,由会车纠纷引发的事件尘埃落定。这起事件警示我们,行车记录仪是保护自己的“沉默证人”,但网络曝光是双刃剑,可能伤及自身。 它也提醒执法者,程序合规重要,与民众沟通的艺术同样是决定公信力的关键。此外,还引发思考:公民捍卫权利时如何不越法律边界、不侵犯他人权益,自认为占理时选择何种方式讨公道才不会让自己从原告席走到被告席。
大快人心!7月22日,广西防城港一条小路上,李先生在会车时与一辆奔驰相遇,结果奔
画画的哈哈
2025-08-06 15:17: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