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老师在课堂上打了8岁的张学思十手板,张学思哇哇大哭:“我爸是张作霖!我回去就让他毙了你。”这时,大帅府电话拨了进来,老师战战兢兢接起,话筒里一个女人说道:“打得好!重谢!”
那年春天,奉天城东关小学的梧桐树刚冒出新芽,教室里传出一阵噼里啪啦的竹板声,八岁的张学思趴在课桌上抽泣,手心肿得通红,这位东北王张作霖的四公子,人生头回尝到了挨打的滋味。
新来的国文教员李德明握着戒尺站在讲台上,花白胡子气得直抖,三天前校长请他接手这个班时,特地叮嘱过班里有位特殊学生。
可当看到那孩子吊儿郎当趴在桌上睡觉,课本都不肯掏出来时,这个从教三十年的老先生实在压不住火气,十记手板打下去,张学思那句"让我爹毙了你"的狠话,倒让老教师心里咯噔一下。
大帅府里正乱作一团,四太太许澍旸捧着儿子红肿的手掌,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这位出身贫寒的侧室夫人最见不得孩子受委屈,当即就要派卫队去学校抓人。
住在西跨院的五太太寿懿听见动静,踩着绣花鞋快步赶来,这位读过师范学堂的当家主母拦住副官,转身拨通了学校电话。
李老师握着话筒的手直冒汗,电话那头传来温和却有力的女声:"先生管教得对,大帅特意备了二十块现洋酬谢。"
老教师还没回过神来,校长室门口已经摆上两口沉甸甸的樟木箱子,除了银元,还有两匹上好的直贡呢料子。
当晚张作霖回府听说此事,抄起马鞭就要抽儿子,吓得张学思钻到八仙桌底下不敢露头。
这场风波过后,奉天城的教书先生们发现,大帅府的四公子突然转了性,每天清早准点坐在教室第一排,书包里装着包了书皮的《论语》《孟子》。
原来挨打那天夜里,五太太把张学思叫到跟前,指着账本上给老师送礼的开销说:"你爹挣的这些钱,够买三百亩好地,你要再闹腾,不如把这些银钱换成粮食,周济城外吃不上饭的穷娃娃。"
张学思的人生轨迹从此转了弯,原先在课堂上捣蛋的功夫,全用在啃书本上,教算术的先生发现,这孩子打算盘的速度比账房先生还快;教地理的老师注意到,他能在黑板上分毫不差地画出东三省铁路图。
五年后小学毕业,张学思以全校第三的成绩考进同泽中学,成了张家第一个正经中学生。
在进步教师王西征的影响下,这个军阀家的公子哥开始接触新思想,有次从奉天城图书馆回来,他把《新青年》杂志藏在被窝里看到半夜。
1933年春天,十七岁的张学思做了件惊动整个东北军界的事,他带着三个同学,悄悄爬上去北平的火车,等家里发现时,人已经站在燕京大学门口。
八年后的黄海之滨,三十出头的张学思跟着八路军干部在礁石滩上练习游泳,这个曾经的将门之后,如今是抗日军政大学的优秀学员。
海风吹着他晒得黝黑的脸庞,贴身口袋里还揣着大哥张学良西安事变前托人捎来的家书:"吾弟有志报国,当以千万同胞为念。"
新中国成立那年秋天,旅顺港的军舰鸣响汽笛,三十五岁的海军参谋长张学思站在甲板上,望着码头欢呼的人群,忽然想起当年挨打的教室。
那位李老师恐怕想不到,当年挨了十板子的顽童,如今正带着新中国第一代海军官兵丈量万里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