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第三轮谈判在瑞典进行,看中国出席的人员,基本断定,中国就没打算和美国谈,美国解禁H20这种垃圾芯片卖给中国,中国商务部就放话,政府采购必须国产化50%以上,明摆着告诉企业,谁买就踢谁出局,当然了,中国也暂停了对杜邦反垄断的调查,是暂停,不是取消。 先说说这场第三轮关税谈判的背景。今年5月,中美在瑞士日内瓦开了第一轮,6月转战英国伦敦第二轮,7月底又挪到瑞典斯德哥尔摩第三轮。为什么选欧洲这些中立地儿?明眼人都看得出,双方都不想在家门口闹得太僵,找个第三方地方,好歹能留点回旋余地。谈判焦点还是老一套:关税暂停期延长、稀土出口管制、科技产品禁运啥的。美方从4月开始加征部分关税,中方也跟进反制,搞得全球供应链乱成一锅粥。结果呢,这次谈下来,双方同意把关税暂停再延90天,美方维持30%的关税水平,中方保持10%,算是踢了个皮球,继续往下拖。 中国出席的人员名单一出,就透露出点不寻常的味儿。领头的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这位老哥从地方财政起步,一路干到国家发改委主任,现在管着经济大盘,经验老道,但这次他带的团队里,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是关键人物。李成钢是国际贸易谈判的老手,早年在北京大学学国际关系,驻欧盟使团干过经济参赞,对贸易争端解决门清。代表团里没见太多技术专家或行业大佬,基本是政策协调型官员,这阵容摆明了中国不想深谈技术细节,就守着底线聊聊宏观框架。外界分析,这说明中方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这次谈出大突破,更多是走个形式,稳住局面。 美方那边,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带队,他是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智囊,之前在对华政策上挺鹰派。这次谈判,美方一上来就抛出橄榄枝:解禁英伟达的H20芯片出口。H20是啥?就是英伟达为中国市场特供的AI芯片,性能比H100阉割了不少,本来是为了绕开美国出口管制,结果今年4月又被美方以国家安全为由禁了。英伟达CEO黄仁勋今年三次访华,游说力度不小,终于在7月中旬说服美国政府松口,批准恢复销售。美方这么做,一方面是怕自家企业库存积压,英伟达一度面临45亿美元损失;另一方面,也是想用这当筹码,换取中方在其他领域的让步。但在中国人眼里,这H20就是个“垃圾芯片”,性能一般,价格还不便宜。国产芯片如华为的昇腾系列、寒武纪的产品已经在加速追赶,国内企业采购热情不高。解禁后,英伟达股价倒是蹭蹭涨,但中方反应平平,没见大单涌来。 谈判刚结束,中国商务部就发话了:政府采购中,本地产品占比必须超过50%。这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政策导向。早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里,就定下目标,到2025年核心医疗器械零部件国产化率要达高水平。现在针对欧盟的反制措施更狠,直接规定预算4500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械采购,排除欧盟产品参与。这等于告诉国内企业,谁还迷信进口货,谁就可能丢掉政府订单。为什么这么干?因为欧盟6月出台措施,禁中国企业参与他们500万欧元以上的医疗器械招标,还要求中标产品中国成分不得超50%。中方这是对等回击,维护自家产业。结果呢,国产医疗设备如迈瑞、联影的替代率在县级医院已达60%-80%,高端设备也追到30%-50%。企业一看风向,赶紧转向本土供应链,谁敢冒险买外资,就等于自找麻烦。 当然,中国也没完全关门。谈判中,美方最急的其实是稀土出口限制。中国控制全球80%以上的稀土供应,今年4月把多种稀土元素纳入出口管制清单,作为反制美方关税的武器。稀土干啥用?军工、民用到处要,比如F-35战机的磁铁、半导体材料。美方一直要求中方松绑,特别是军用钕和镝元素。谈判里,中方同意向美国企业发放稀土出口许可资质,但军用部分没松口。这让美方挠头,因为他们库存只够3个月,生产线一断,麻烦大了。卡尔文森号航母上的F-35C舰载机最近曝光锈迹斑斑,不是机身铝合金生锈,而是隐身涂层出问题。涂层里含铁氧体吸波材料,在海上高盐高湿环境易氧化脱落,全舰队战机都中招。虽说直接原因不是稀土短缺,但稀土磁铁用于维护和替换部件,美方依赖中国供应,库存吃紧肯定加剧维修难题。 再说杜邦的反垄断调查。今年4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因杜邦中国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立案调查,焦点可能是他们在化工材料市场的垄断行为。杜邦是美国巨头,产品涉及农业、电子等领域,这调查一开,杜邦股价直线跌。结果7月22日,总局突然宣布暂停调查程序,没给具体理由,但强调是暂停,不是取消。外界猜,这跟中美谈判有关。美方解禁H20,中方就给杜邦松口气,当作对等回应。但暂停不等于结束,随时可能重启,等于留了后手。杜邦回应说欢迎这个举措,但内部肯定得调整策略,符合中国法规,避免再踩雷。
中美关税第三轮谈判在瑞典进行,看中国出席的人员,基本断定,中国就没打算和美国谈,
醉卧云端云端居
2025-08-06 02:58: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