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正在训练的王英洲突然被军长叫去办公室,他忐忑是不是来劝他退伍的,没想到

熹然说历史 2025-08-06 00:20:45

1975年正在训练的王英洲突然被军长叫去办公室,他忐忑是不是来劝他退伍的,没想到却告诉他:准备给你连升四级。 1975年的那个下午,独臂副团长王英洲被军长叫去办公室时,以为是要劝他退伍,谁知却听到了一个震惊全军的消息。这个从副团长直接跳到副军长的破格提拔,在解放军历史上堪称奇迹。 王英洲是在解放军著名王牌军——54军成长起来的。这个河南叶县的穷孩子,从17岁参军到36岁成为副军长,用了近20年时间走完了别人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路。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些人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做出了正确选择。 王英洲于1939年出生在河南叶县的贫困农民家庭,童年饱受苦难。那个年代,穷人家的孩子要想出头,当兵几乎是唯一的出路。1956年12月,刚刚年满18岁(虚岁)的王英洲便主动报名参军,被分配到了54军。这支部队当时正准备赴朝鲜执行任务,王英洲就这样踏上了军旅之路。 在入朝的两年多时间里,王英洲虽然没有参加过一场战斗,但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直严格完成部队安排的各种训练任务,努力提升自己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各项战斗技能。回国后,他被提拔为侦察班班长,算是初步崭露头角。 真正让王英洲名声大振的是1959年的西藏平叛作战。有一次,王英洲和100多名战士一起执行侦查任务,突然遭到了数百名敌人的包围。面对危急的形势,王英洲临危不乱,指挥部队且战且退,进入一座破庙抵抗敌人的进攻。在没有后勤补给,没有援兵的情况下,王英洲号召大家坚守待援,在七天七夜的战斗中,先后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最终坚持到了援兵到来。这一战让他的指挥才能得到了上级认可。 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王英洲再次立功。在瓦弄搜剿印军时,双方发生激战,连指导员和两个排长在战斗中牺牲,副连长蔡茂湖指定王英洲代理3排排长。随后,王英洲率领3排担任突击排,为全连打先锋。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成功将印军两个营分割,并且把他们打垮。这一次战斗,王英洲所在的连队毙、伤印军300多人。战后,王英洲荣立三等功。 王英洲的军旅生涯在1964年出现了重大转折。11月,连队组织班战术主攻实弹演习。在一次演习中,突然一名机枪手不小心引燃了身边的炸药包,吓得不知所措。王英洲眼看炸药包”呲呲”地冒烟,就要爆炸,一个箭步蹿上去,左手将机枪手猛地拽到自己身后,右手抓起炸药包就往外抛。爆炸声响起时,新兵得救了,王英洲却永远失去了右臂。 但是,他没有了右手,生活就此改变。然而,他没有泄气,决定重新站起来。为了重返部队,他在手术后第六天,就忍受着痛苦,下床走动,进行锻炼,并用左手开始练习写字。几个月下来,他终于战胜了种种困难,不仅生活能够完全自理,而且和其他战士一样可以背枪打仗。 按照当时的规定,重度残疾军人应该退伍转业,但王英洲强烈要求留队。部队被他的精神感动,破例同意了他的请求。他的英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王英洲成为了舍己救人和自强不息的榜样。随后,他在54军被评为全军的标兵,成为部队重点培养的好苗子。在短短几年中,他先后被上级任命为副营长、营长,160师478团副团长。 到了1975年,时代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要知道,1921年我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再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期间已经足足过了半个世纪,那些个开国的将帅大多都已经去世了,就算是还在世,他们的年龄也都很大了,身体也都不能在继续维持高强度的指挥任务,是时候该安享晚年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这才打起了提拔一批年轻将领的念头。 邓小平认为,军队干部的任用,必须向着年轻化的道路发展,对于有军功、有资历的年轻人要大胆提拔,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在老一辈干部老去之后,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王英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选中的。 1975年,54军军部突然对外宣布一项命令:任命王英洲为副军长。王英洲由160师一名副团长竟然被提升为副军长,中间跳过了团长、副师长、师长,且这个三级跳是一次性完成。这个破格提拔的命令几乎震惊了所有人,甚至,连王英洲本人也懵了。 这次提拔确实罕见。在严格按资历晋升的军队体系中,像这样连跳三级的情况几乎闻所未闻。但王英洲确实具备了成为高级指挥员的所有条件:丰富的实战经验、出色的指挥才能、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在部队中的威望和影响力。 成为副军长后,王英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军长韩怀智成了他的导师,手把手教他如何胜任这个岗位。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王英洲主动请缨,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1985年,王英洲调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9月,王英洲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人民解放军实行新军衔制以来唯一的一位独臂将军。这个曾经的贫农子弟,走完了从士兵到将军的完整道路。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