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警予先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1928年5月1日

帝王心术 2025-08-06 00:11:59

向警予先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1928年5月1日(年仅32岁)英勇就义于武汉市,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妇女运动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溆浦县富商家的女儿向俊贤,打小就“离经叛道”。清末民初,女孩子读书是稀罕事,她硬是闯进新式学堂,成了全县第一个女学生。十几岁就离家去常德求学,心里装的不是嫁人生子,而是救国图存。 改名“警予”,是她向旧世界宣战的号角。1914年在著名的周南女校读书时,她把温婉的“俊贤”毅然改为“警予”,警醒自己,更要警醒国人:封建压迫这座大山,必须彻底推翻! 法国勤工俭学的经历,彻底重塑了她的世界观。1919年底,24岁的向警予与蔡和森、蔡畅等赴法。在蒙达尼的油灯下,她如饥似渴研读马克思著作,一个震撼的发现点亮了她:妇女千年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私有财产制度! 她认识到,仅仅办女校改变不了根本,必须彻底改造旧社会。也是在法国,她与志同道合的蔡和森结合,这场以共同信仰为纽带的婚礼,被称作“向蔡同盟”,在留法学生中传为佳话。 担任党中央首任妇女部长后,她的战场在上海的纺纱车间。这位留洋归来的“先生”,一头扎进闷热嘈杂的工厂,和女工们同吃同劳动,倾听她们的苦难。当女工阿九被警察无故抓走,她愤然写下檄文《九姑娘犯了何罪?》,组织工友罢工抗议。 更了不起的是,她苦练上海方言,把《妇女周报》上的文章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这是把深奥的革命道理,转化为女工们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堪称早期革命宣传的创举! 1928年武汉笼罩在白色恐怖中,同志们都劝她撤离。她紧握着刚复刊的《大江报》(湖北省委机关报)坚定拒绝:“我一走,《大江》就得停刊,那就是向敌人低头!” 这份在刀尖上办起来的报纸,是黑暗中工人的希望。复刊词字字千钧:“《大江》愿做你们的喉舌,为工农诉冤苦,在湖北的鬼域里发出被压迫阶级的怒吼!” 叛徒的出卖让灾难降临。3月20日,汉口法租界三德里的住所被特务突袭。面对酷刑拷打——皮鞭、烙铁——她始终紧咬牙关,坚不吐实。 在阴暗的牢房里,她拿出贴身珍藏的儿女照片,用指甲在背面刻下心碎又坚定的儿歌:“小宝宝,妈妈忘不了……望你像小鸟,在自由的天空飞高”。 1928年五一劳动节的江汉关码头,人潮被驱赶围观。年仅33岁的向警予拖着沉重脚镣走向刑场。 突然,她用尽全身力气高呼:“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虽死犹生!” 惊恐的宪兵抓起泥沙塞进她的嘴,用皮带死死勒住她的脸颊。鲜血混着沙土从嘴角涌出,她依然奋力发出不屈的呜咽,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她的生命短暂,却无比璀璨。毛泽东在延安深情追忆建党岁月时,曾斩钉截铁地评价:“向警予,是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 这短短一句话,充分肯定了她在建党初期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她没能看到五星红旗升起,但武汉龟山上的烈士墓前,总有人默默献上鲜花。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墓碑巍然矗立:向警予烈士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铭刻着她作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伟大先驱和坚定革命者的不朽功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本文信源:澎湃新闻《向警予:中国共产党妇女运动先驱和杰出领袖》

0 阅读:3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0

用户10xxx50

2025-08-06 08:18

伟大

帝王心术

帝王心术

古代皇帝的权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