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调至总部,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拿出的接替意见是:由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张铚秀接替他,担任司令员。 杨得志出生在湖南一个穷苦家庭,从小就跟着父亲打铁维持生计。1928年他加入革命军,很快在平江起义中表现突出,带队攻占县城,抢了不少枪支弹药。 长征时,他指挥部队过乌江和大渡河,组织士兵搭桥爬崖,压制敌人火力,确保主力顺利前进。抗日时期,他当上旅长,在太行山区搞游击,破坏日军铁路和桥梁,切断他们的补给。 解放战争里,他领着纵队在上党和平汉战役中包围敌军,夜袭工事,抓了大批俘虏。1955年授上将衔,后来在济南和武汉军区干司令,1979年调昆明,负责边境作战的准备和部署。 张铚秀是江西人,家里穷,从小参加农民暴动,烧地主账册,分田地。1930年入团,三年后进红军,在湘赣边区打游击。 长征中,他背伤员过雪山草地,分享少得可怜的粮食。抗日时当团长,在华北平原挖地道设伏,多次击退日军进攻。 解放战争参加淮海战役,炸桥阻敌,攻克堡垒。1955年授少将,1975年到昆明当副司令,1979年杨得志病了,他就实际主持西线指挥,考察地形,调整炮位,推动作战前进。 徐向前山西出生,早年上师范,1924年进黄埔军校,学枪械战术。1929年到鄂豫皖建武装,从几百人发展到几万,指挥反围剿,夜袭敌营,抢弹药。 1932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转战川陕,翻夹金山渡河,克服寒冷缺粮。抗日后期在山西打日军,摧毁据点。1955年授元帅,1978到1980年当国防部长,推动军队现代化。 北京冬天的总政治部,一位同志拿着任免文件去见徐向前,汇报杨得志调总部当总参谋长,张铚秀接昆明司令的方案。 徐向前看过文件,说张铚秀经验足,在边境打得不错,但这个岗位可能只是过渡。同志问是不是有别人选,徐向前摇头,拿出国外军队资料讲,许多国家让60岁就退役,给年轻军官机会。 中国军队也要学这套,技术变化快,得不断学新东西,年轻干部有优势。张铚秀64岁了,在年轻化里算大龄。 同志明白了,徐向前虽不一线,但总想着军队长远。汇报后,任命确认,杨得志交接昆明事宜,乘机北上。张铚秀上任,检查部队装备,安排训练。 徐向前继续看资料,推改革思路。这调动发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期,杨得志1979年刚调昆明指挥西线,开了没几天胃病犯,住院北京,张铚秀就代指挥,带部队击退越军,拔点作战。 中央军委选杨得志上总参,因为他打仗多,经验老道,从红军到抗美援朝都立功。徐向前支持年轻化,是响应邓公的干部四化方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得制度化选人用才。
终于明白,中国为啥不趁着俄乌打仗,欧美腾不出手时直接收复台湾了!俄罗斯打赢战争很
【11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