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虽未规定儿媳对公婆、女婿对岳父母的法定赡养义务,但伦理道义与家庭温情更应维系亲情。现实中,赡养天平失衡的现象令人深思。 乡间常有这样的场景:七旬老夫妻耗尽半生供独子海外深造,儿子学成在一线城市安家后,老人却在老家孤独劳作。反观部分家庭,女方父母长期同住且理直气壮,这种厚此薄彼让公婆心寒,也让丈夫左右为难。 儿媳的态度决定家庭温度。公婆省吃俭用培养子女的付出,不该因“无法律义务”被忽视。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言行是子女的教科书,若对双方老人厚此薄彼,孩子会耳濡目染双重标准;若公平以待,才能教会孩子感恩尊重。 人人都会老,赡养是代际情感接力。公平对待并非物质均等,而是情感同等重视:同住一方父母时,常带孩子看望另一方;无法陪伴时,多些电话与关怀。今天如何对待老人,明天子女就会如何对待我们,这才是亲情最美的传承。我觉得婚姻法的改变让儿媳妇更加放肆,她们本来就不想孝顺公婆,大家试想一下,法律都未必管的住,靠良心,靠说教不是扯淡吗?
《民法典》虽未规定儿媳对公婆、女婿对岳父母的法定赡养义务,但伦理道义与家庭温情更
以珊聊人啊
2025-08-05 12:13:29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