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军抓来3个女子,让一个77岁的病老汉看守,老汉点头答应,突然趁日军

文史充点站 2025-08-05 11:22:04

1944年,日军抓来3个女子,让一个77岁的病老汉看守,老汉点头答应,突然趁日军看守打盹,老汉一把抢过刺刀,从日军下巴捅进他的嘴里。 1944年夏天,湖南娄底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77岁的李定六每天都要到山洞里躲避日军扫荡,这位老农民的四儿子李继昌是黄埔军校第十六期学员,1943年在常德保卫战中阵亡。 李继昌生于1918年,1941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分配到第74军57师,常德会战期间,他所在的连队负责守卫德山要塞,在日军第三次进攻中全连殉国。 李定六收到儿子阵亡通知书后,变得沉默寡言,村里人说老人经常一个人坐在门口,手里拿着儿子从军校寄回的照片发呆。 1944年8月的一天上午,李定六从山洞回村取藏在地窖里的粮食,走到村口时,他看到三名日军士兵押着本村的三个妇女往他家方向走去。 这三个妇女分别是邻居王家的媳妇、村东头刘家的女儿,还有一个是从外村逃难来的寡妇,日军显然是想把她们关在李家的院子里。 李定六走上前去,用手势表示愿意帮忙看管,这三个日军士兵年龄都不大,看起来像是新兵,对这个老头没有防备。 中午时分,天气炎热,负责看守的日军士兵开始犯困,李定六端来一壶凉茶,里面放了从郎中那里弄来的安眠草药。 这种草药在当地叫“懒人草”,牧民用来对付偷羊的野狼。老人曾经用它治疗过失眠,知道剂量大了会让人昏睡不醒,日军士兵喝了茶水后很快就睡着了,李定六趁机解开三个妇女的绳索,让她们赶紧逃到山里躲起来。 三个妇女劝老人一起逃走,但李定六摇了摇头,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跑不快,而且这样做迟早会连累全村人。 李定六从灶台边拿起一把菜刀,对着睡着的日军士兵砍了下去,这个动作对于一个77岁的老人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 大约一个小时后,村里来了十几个日军士兵搜查,他们发现死去的同伴后,立即包围了李家的院子。 李定六这时已经喝了半壶自家酿的高粱酒,他手里拿着那把血迹斑斑的菜刀,站在院子中央等着日军冲进来。 枪声响起后,老人倒在了自家的院子里,村民们后来说,李定六身上中了七八枪,但手里的刀一直没有松开。 日军撤走后,村民们为李定六收尸,在他的衣服口袋里,人们发现了儿子李继昌的军校毕业照和一封已经看不清字迹的家信。 李继昌的同窗好友、后来担任台湾某师长的陈克非曾经专程回大陆寻找过这个故事,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李定六老人的义举让我想起了孔子说的'父子相隐',但在国难当头时,这位老人选择了舍生取义。” 娄底市党史办在2005年编写的《娄底抗战史料》中,专门收录了李定六的事迹,据考证类似的复仇事件在湖南各地都有发生。 抗战期间,仅湖南一省就有140多万军民伤亡,在日军占领区,像李定六这样的普通农民自发抗日的事例数不胜数。 李定六的故事在当地影响了好几代人,村里的年轻人当兵入伍时,都要先到老人的墓前献花。 抗战史研究专家指出,李定六这样的普通农民代表了中国民众抗日的决心,正是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人,中华民族才能在最危险的时候挺过来。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理解,一个77岁的老人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但在那个年代,国仇家恨往往就是通过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  信源:信源:双峰民间抗日英雄谱——掌上双峰

0 阅读:0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