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见识了,以后要多加小心了!”民警提醒:独自在路上遇小朋友求助拧瓶盖都不要轻易去帮忙,因为这有可能是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新型诈骗。 走在街头,谁还没遇见过陌生人求助的情况。 可最近几年,有些求助背后藏着的不是难处,而是精心设计的圈套,让人防不胜防。 就说今年7月网上热议的"拧瓶盖"骗局吧。 事情是从新华网发布的一则警示视频开始的,视频里一位警衔"两毛三"的警官,把这个骗局的来龙去脉讲得明明白白。 骗子的主要目标是一个人在路上的年轻人,让一个看起来天真无邪的小孩上前求助。 当一个可爱的孩子礼貌的请求帮忙拧瓶盖的时候,换作谁,多半都会顺手帮这个小忙。 可就在瓶盖被拧开的那一刻,原本好好的孩子会突然倒在地上,装作昏迷的样子。 还没等帮忙的人反应过来,几个自称是孩子家长的人就会冲过来,对着他又喊又骂,一口咬定是他打开的饮料让孩子出了问题。 这还不算,旁边说不定还会冒出几个"路人",七嘴八舌地帮着指责,一下子就把人架在那儿,进退两难。 这种时候,很多人会当场慌了神。 对方就趁着这个劲儿,把人拉到角落里要求赔钱,不然就把事情闹大,麻烦更大。 就算有人想着报警,可自己确实帮着拧了瓶盖,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前因后果,等事后冷静下来,早就错过了最好的辩解时机。 这些骗子的花招远不止这些。 有女孩子在路边走着,可能会遇到一个大叔愁眉苦脸地凑过来,说自己女儿在前面巷子口不舒服,身边没个女同志照应不放心,想请她帮忙去看看。 心软的姑娘跟着过去,才发现巷子里根本没有什么生病的女孩,只有几个陌生男人堵在那儿,接下来可能就是抢劫甚至更可怕的事。 还有人会拿着手机说自己手机没电了,急着给家里报平安,开口借手机打个电话。 要么一不小心他就带着你手机跑了,要么就在操作时偷偷记下你的手机号,通讯录信息,回头用这些信息搞电信诈骗。 更常见的是在车站,商场这些人多的地方,有人说自己要去趟厕所,或者临时去旁边取个东西,求你帮忙照看一下随身的包。 等他回来,就一口咬定包里的财物少了,肯定是你拿走了,要你赔付。 其实,类似利用别人善意行骗的事儿,早就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一来二去,这样的事儿听多了,大家再遇到有人求助,心里难免会打鼓。 上海杨浦区就出过这么一个案子。 2018年10月的一天,刚入学没多久的大学生小曾,吃完晚饭在武东路路口散步。 一个中年男子走过来,问他金山区人民政府怎么走。 小曾拿出手机帮着导航,还陪着男子去附近的公交站台和地铁站打听。 问来问去,男子说路途太远,自己又不熟悉路况,打算打车去。 他告诉小曾,自己是南京一所中学的老师,朋友在上海出了车祸,路上急着赶路,钱包和手机都弄丢了,得赶紧到金山区政府找另一个朋友帮忙。 接着,他就请求小曾帮着把车费转给司机,还保证说会留下身份证号和小曾的联系方式,等找到朋友就马上还钱。 小曾心里不是没有警惕,但又觉得对方说不定真有急事。 况且钱是直接付给司机的,司机也是当场拦的,对方没必要为了这点钱跑到金山那么远的地方行骗。 最后,他还是心软了,不仅帮着付了1000块的打车费,还另外借了200块给对方当住宿费。 可过了好几天,别说还钱了,连对方的电话都打不通,小曾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赶紧报了警。 这个姓郭的中年男子,每次都谎称自己是南京某中学的老师,说自己身上没带钱,有急事要办,让人帮忙垫付车费。 他总是让好心人直接把钱转给随机找来的出租车司机,还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让人觉得他肯定会还钱。 可等车开出没多远,他就要求下车,还从司机那儿把钱要了回来。 就用这种办法,郭某某一共骗了六个人,总共骗走了6200块钱。 以前遇到有人求助,很多人想都不想就会伸出援手,可现在,不少人会下意识地先在心里打个问号,这会不会是个骗局? 甚至有人干脆装作没看见,生怕惹祸上身。 就像"拧瓶盖"的警示视频下面,最热门的留言是"找警察叔叔来拧瓶盖",这话看着像开玩笑,其实藏着多少无奈啊。 民警和媒体出面提醒大家防骗,初衷肯定是好的,怕大家吃亏上当。 可这种提醒听多了,也难免会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要是连最基本的善意都要时时刻刻防备着,那人与人之间不就越来越冷漠了吗? 其实,这里面藏着一个挺难的事儿。 一方面,大家得提高警惕,别让骗子钻了空子。 可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怕被骗,就把自己的善意收起来,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求助无门。 比如看到小孩求助,要是不放心,就带着孩子去附近的派出所,或者找商场,超市里的工作人员帮忙。 这样既能帮到别人,也能保护好自己。
准大一极端素食生求助。
【6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