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萧明华听闻敌人要枪毙自己。突然,抬头说:“我可以招,但我要见哥哥一面!”见完面,接下来的事却让敌人悔不当初。
时间倒回1948年,解放战争如火如荼,28岁的萧明华接到组织任务,要她以教师身份赴台潜伏。
临行前,她特意去照相馆拍了张照片,照片里的她穿着素色旗袍,眼神坚定而温柔。
她把照片留给家人时说:"就当是出趟远门,很快就会回来。"当时谁都不知道,这一别竟是永诀。
到了台湾后,萧明华在师范学院任教,暗地里发展进步青年,她总爱穿一件淡蓝色旗袍,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蓝旗袍老师"。
谁也想不到,这个温婉知性的女教师,每晚都在秘密传递重要情报。
她最常去的一家茶馆,二楼包厢的暗格里藏着发报机,窗台上的花盆摆放位置就是联络暗号。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疯狂搜捕地下党员,1950年初,由于叛徒出卖,萧明华不幸被捕。
在狱中,特务用尽酷刑,他们想从这位弱女子嘴里撬出地下党的名单,可无论怎么折磨,萧明华始终咬紧牙关。直到行刑前夜,她突然提出要见哥哥萧明柱。
第二天,当萧明柱跌跌撞撞冲进探视间时,妹妹已经被打得站不起来。
隔着铁栅栏,萧明华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哥哥,记得帮我给北平的张老师带句话,就说'那本蓝皮诗集我很喜欢'。"
特务们以为这是普通的告别,却不知这是她传递的最后情报,"蓝皮"暗指潜伏名单,"诗集"代表已经销毁,三天后,萧明华在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0岁。
直到2008年,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萧明华的名字才被镌刻在花岗岩浮雕墙上。
她的故事被拍成纪录片《寻找蓝旗袍》,当年她教过的学生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镜头前泣不成声:"萧老师总说等两岸通航了,要带我们去看北平的香山红叶......"
最近台湾省媒体报道,台北六张犁公墓发现了1950年代的政治受难者遗骨,其中可能就有萧明华的战友。
这让我们想起她生前最后一封信里写的话:"我深爱这片土地,就像爱母亲脸上的皱纹。"
如今大陆网友自发在社交媒体发起#致信蓝旗袍老师#活动,把想对她说的话折成纸船放入江河。有年轻人写道:"您想看的香山红叶,现在每年都红得像火。"
就像萧明华在狱中刻在墙上的那行小字:"春风终会渡海峡",是啊,春风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